目前,湖北省已建成74個綜合招投標中心,2007年共完成交易項目7073個,實現交易金額695.57億元,節省資金80.68億元,平均節資率達11.6%。成績的背后總有艱辛的努力。在招投標這個備受關注的腐敗行為易發多發領域,如何防止虛假招標、場外交易、圍標串標等現象,湖北省積極創新,勇于實踐,建立了招投標綜合監管體系,在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抓監督環節,建立監督機構,強化綜合監管,著力解決同體監督形同虛設的弊端
“招標”,如今已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字眼。記者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政府機關都開展過招標項目,如衛生、建設、交通、財政等部門承擔了整個系統的招標工作,標的額較大,有的項目達上億元,甚至幾十億元。一旦監督缺失或放松監督,很容易滋生腐敗。
“按照現行的招投標體制,行業主管部門既對本行業招投標活動進行管理,又對招投標活動實施具體監督,同時有的還是招標項目的實施人,或者是招標代理機構的上級,形成了分散管理、同體監督的體制。”湖北省紀委綜合室副主任劉漢誠認為,這樣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受部門利益等因素的影響,監督很難到位。
如何解決招投標執法主體分散、行政監管缺位錯位的問題,理順和完善招標投標管理體制,是湖北省在構建招投標綜合監管體系中首先需要考慮的。
2006年12月19日,湖北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正式掛牌。按照此前省政府下發的《關于印發湖北省招標投標工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機構編制方案的通知》,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為正廳級單位,既是省招標投標工作管理委員會的日常辦事機構,又是省政府負責全省招投標市場的綜合監督管理機構。自此,結束了全省招投標工作各自為政的局面,一支專職招投標監管隊伍開始行使其全新的職責。
為便于招投標管理辦公室依法行政,2007年10月10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文件,批準加掛“湖北省招投標監督管理局”牌子。這樣,對全省招投標工作進行執法監督的體制障礙就完全清除了。
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主動與各行業主管部門聯系溝通,確立了與行業主管部門對口聯系的相關工作制度。目前全省已建立招投標綜合監管機構78個,初步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全省統一的招投標監管體系,為政府實施招投標監管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抓交易環節,整合招投標平臺,著力解決假招標和串通招投標、場外交易、規避招標等問題
“一個項目開標,別看投標的人不少,現場也很熱鬧,或許這里面很多人都是被其中的一方邀請來參加投標的,無論中標的是誰,最后標的還是會落到邀請的一方。被邀請方可得到邀請方的一定補償,或得到邀請方以后接受被邀請方邀請投標的承諾……”劉漢誠說,近幾年,招投標市場出現的違紀違規現象在不斷變換著新花樣,讓人應接不暇。如有的招標人將必須招標的項目化整為零,采取邀標的方式,規避公開招標;有的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為了實現單位和個人的意愿,有意避開進集中交易場所交易。前不久,湖北省有關部門組織對400多家招標單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70.71%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虛假招標現象存在,65.66%的被調查對象認為串通招投標現象嚴重。
“公開、公平、公正是招投標的‘生命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招投標就毫無意義。”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在構建招投標綜合監管體系中,湖北省把著力點放在有效防止場外交易、暗箱操作、虛假招標上。為此,該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市場公開交易、交易規范運作、運作統一管理”的總體思路,對行業主管部門自行設立的招投標平臺進行了有效整合,在全省建立了74個綜合招投標中心。
按照該省的有關規定,凡屬國家和政府投資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建設工程項目,以及政府采購、醫療器械和藥品采購等項目,達到規模標準的,都要進入綜合招投標中心進行公開招投標。同時還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認真履行行業管理職責,確保行業主管項目進入綜合招投標中心,并根據需要在綜合招投標中心設立窗口,加強對主管項目招標投標過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監督。
2006年3月,湖北省綜合招投標中心正式對外運作。當年,中心完成交易項目406個,實現交易金額103.26億元,交通、水利、政府采購、藥品與醫療器械、體育設施等項目全部進入綜合招投標中心公開交易。如中心承擔的全省13116個品規藥品網上集中招標采購工作,通過采用限價和競價,使中標藥品價格比上年度平均下降了26.76%,按總采購量50億元計算,患者可少花藥費13億元。全省藥品實行網上限價、競價采購方式,不用中介,不收取任何費用,真正實現了政府主導、讓利于民。
與此同時,各市縣也將綜合招投標中心的規范化建設納入議事日程,進場公開交易數量逐年增多。
“建立統一的招投標平臺,不僅對于解決原先分散市場所存在的部門分割和資源浪費問題都有較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于打造‘陽光’政府、服務型政府也有著積極的意義。”作為這項工作的直接參與者,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法規處處長周顯發感受很深。
抓評標環節,嚴格審核程序,認真解決評標失真與不公問題
在招投標過程中,評委的自由裁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評標專家作為評標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決策者,他們的行為左右著招投標活動的最終結果,體現著招投標評判機制是否公平、公正。這就要求評標專家不僅要有較高的政策法規水平和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但是,由于目前評標機制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一些地方,評標專家很難獨立、客觀、公平、公正地履行職責。如有的地方專家庫中的專家數量不多,存在“空庫”現象;有的地方選擇入庫專家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核程序,特別是一些招標代理機構建立的專家庫,很多入庫專家還是招標單位的行政工作人員,這一類“專家”提出的評審意見往往缺乏權威性和公正性;還有些招標單位自行組織的招標,常常由單位內部的工作人員或特邀代表組成評標委員會,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由于人力資源的局限性,湖北省在構建招投標綜合監管體系中,從規范評標專家和專家庫管理使用入,重點解決部門壟斷和行業、地區封鎖,解決市州縣專家資源匱乏等問題,努力實現專家資源共享。
記者在湖北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看到,他們建立的評標專家總庫入庫專家人數超過6000人,有30多個專業種類,基本上覆蓋全省各行業,專業分類科學,使用管理規范,資源全省共享。
該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還開發了評標專家總庫管理系統。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系統具備專家資料管理、專家認定和審核、評標項目管理、4條通道同時進行專家抽取、語音自動通知等功能。
周顯發說,省里正在著完善專家庫的管理辦法,對評標專家實行“準入、退出、考核、獎懲”的動態管理。這樣做既有利于打破行業、地區界限,避免專家資源浪費,也有利于嚴把評標專家準入關,對評標專家實施有效監督,促進其客觀公正地履行職責,從而實現維護招投標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公平競爭的招投標評判機制的目標。
抓執法檢查和制度建設,不斷強化招投標監管職能,規范招投標市場秩序
湖北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是在原省成套局的班底上組建的一個新機構。有關人士認為,“機構建立了,職責明確了,關鍵是要抓好落實”。
按照統一部署,6月份,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將會同省監察廳、省發改委對全省招投標工作情況進行一次專項執法檢查,重點檢查必須招標的項目是否按規定進入綜合招投標中心公開招投標,以及中心是否按程序規范運作等問題,以維護公平競爭的招投標市場秩序。
“對招投標活動進行執法檢查,查處違紀違規行為,是今后招投標管理辦公室的一項常規工作。”周顯發說,有些招投標活動游離在招投標中心的監管之外,必須通過執法檢查加以規范。
除了加強監督檢查之外,制度建設也很重要。在構建招投標綜合監管體系中,湖北省力圖建立統一的招投標行政法規。同時,保證各項招投標法規制度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007年9月1日,湖北省正式實施《湖北省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這一《辦法》是緊密結合湖北省近年來招投標工作發展的實際,在原《湖北省招投標綜合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重新制訂的。《辦法》在領導體制、監管機制、招標范圍、進場交易、專家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和完善。
今年以來,湖北省招投標管理辦公室還積極配合省人大出臺《湖北省招標投標條例》,配合省政府、省監察廳出臺《湖北省招投標違規處罰辦法》《湖北省關于進一步規范招投標活動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法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