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621次此信息已經過期
《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條款,但在國貨采購的實際操作中并不理想,國貨采購在整個政府采購中所占比例還很低,對外國貨物、服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還很大,對本國經濟實體發展的鼓勵激勵作用不大。筆者認為在政府采購中必須提高購買和使用國貨意識,當前大規模采購國貨,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中存在七大障礙:
一是采購人盲目追求洋品牌思想作祟。隨著國際間交流日益頻繁,洋品牌已成大舉入侵之勢,相當多數人盲目追求洋品牌,產生了洋消費心理,想當然認為洋品牌雖然比國貨貴,但質量好,而不考慮兩者的性價比。有的采購人認為洋品牌是地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而不考慮其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加之又不是私人出錢購買,為了講排場搞攀比,有的采購人甚至指明采購洋品牌,更加劇了對洋品牌的盲目追捧,導致國貨進入政府采購受阻。
二是采購代理機構沒有嚴格執行國貨采購要求?!墩少彿ā分须m然有國貨優先的規定,但相當多的采購代理機構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為了保證自身利益,有的對采購人指定洋品牌的采購言聽計從,有的依據自己的好惡親疏選擇洋品牌采購商,有的用洋品牌的數據編寫標書阻止國貨進入,有的協議供貨偏重于洋品牌經銷商,有的詢價時側重于洋品牌等等,人為因素阻礙了國貨進入。
三是缺乏國貨精品和普遍性的競爭產品。當前國貨產品眾多,但國貨精品不多,具有國際品牌的國貨更少。大部分“國貨”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自主品牌,沒有自己的消費文化。中國的制造業成為國際裝配業是很好的例證。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國貨更是缺乏競爭性,外國品牌在電梯、IT、轎車等行業的政府采購中處于壟斷地位。來自中央政府采購網的信息則表明,中央國家機關的政府集中采購,通過協議供貨入圍的18類產品中,激光打印機、投影儀、液晶顯示器等產品,洋品牌占有率均超過四分之三,數碼復印機更是被洋貨壟斷。
四是鑒定國貨標準不具體明確。雖然《政府采購法》中確定了“國貨優先”的原則,但在具體操作中由于沒有具體明確的國貨標準定義,使這一原則難以得到體現。界定國貨非常復雜,實質是要制定政府采購對象的原產地標準。而國貨的原產地標準,國際上通常是按貨物價值在本地增加的附加值來核定。就是說,只要該貨物在國內生產或組裝,不管其零配件來源國內還是國外,只要在國內增加的附加值達到或超過規定的標準,就應當認定為國貨。由于國貨種類繁多,要從法律或者通過規章執行細則,來對國貨進行有效界定和區分難度較大,急需制定統一權威的國貨認定標準。
五是沒有建立完備的國貨供應商信息庫。當前,政府采購管采機構還沒有盡其所能地為國貨進入政府采購市場創造有利條件,有的采購項目因為國貨企業沒有進入供應商信息庫不被提前告知失去機會,有的協議供貨偏重于洋品牌而忽視了國貨,有的國貨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因為競標資料續不全提早出局等等一些客觀原因影響了國貨進入。這其中沒有建立覆蓋政府采購各個項目的國貨供應商信息庫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是國貨進入政府采購的基礎。
六是沒有建立完備的問題洋貨公示與禁止準入制度。對洋貨進入的安全意識不強已對國貨形成了沖擊,最近發生的“聯想安全門”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盲目地使用洋貨,就如同大樓建在沙漠之上。而且隨著洋品牌的大量涌入,洋品牌的質量和性能也是千差萬別,這其中不乏問題洋貨。政府采購機構處理這些問題洋貨事件大多是就事論事、得過且過、沒有深究,導致問題洋貨屢發屢犯的問題,既損害了采購人的利益,也打擊了同類型高品質國貨的積極性。沒有建立完備的問題洋貨公示和禁止準入制度,就不能從更大范圍內根本防范和打擊問題洋貨,政府采購的信譽也要受到影響。
七是沒有形成全社會購買和使用國貨為榮的氛圍。在當前洋品牌泛濫、洋消費盛行的大社會背景下,政府采購的導向必然受其影響,短時期難以改變。購買和使用國貨不能顯示身份、不能融入社會、不能代表品位等錯誤思想難以一時扭轉,對國貨質量性能的質疑和售后服務的擔憂也影響了購買和使用國貨的熱情,沒有全社會購買和使用國貨為榮的氛圍,就不會有國貨精品主導政府采購市場的局面。(馬正躍 李坤 李剛)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