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節期間,一個協作機器人產業先驅者的中途退場讓所有業內人士尤為惋惜。一代傳奇就此落幕,但它的努力和探索卻為機器人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最為寶貴的驅動力,更贏得了所有人的對他的敬意。本文將帶你簡要回顧協作機器人的誕生史,以及以新松為代表的中國機器人企業在協作機器人研發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一起致敬那些勇于創新的行業先行者!
一道困擾整個行業的難題當傳統工業機器人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時,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樣一個幻想:在一個純粹以機器人為主導的數字化車間內,效率和生產規模將會得到怎樣的大幅提升!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令眾多知名機器人企業碰了壁——在絕大部分企業里的某些特殊崗位上,由于某種客觀原因,無論傳統機器人性能如何提升,功能如何強大,似乎永遠無法替代人工,從而形成生產環節中影響效率的閉塞點。這種情況在電子電器,汽車總裝等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領域尤為明顯,情況各異的待加工設備和不規則的零部件讓機器人“望而卻步”,企業不得不又再次轉向人工生產。這真是一道無解題嗎?
某些工序上,人的參與依然必不可少
協作機器人的概念應運而生--無法完全替代人工,那就部分替代。
--傳統的工業機器人行不通,那就換一種全新設計理念。
在傳統工業機器人企業還在苦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一家“圈外”企業領導人的大膽設想打破了慣性思維。在他的腦海中,機器人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參與者”;人不再是提前教會或糾正機器人做啥,而是機器人時時刻刻的“導師”,手把手的教會一個機器人做啥……
于是,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和人類一起作業的機器人誕生了,具有獨特使命的他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協作機器人。
為了更好的走進人類的生產作業中,第一代協作機器人在研發過程中突破了眾多技術障礙,如:為了有效降低使用門檻,機器人的編程形式采用更為直觀的圖形化編程;由于沒有柵欄作為“最后屏障”,機器人在安全性方面大幅提升,獨特的力反饋機制可以使機器人在接觸到人的一剎那立刻停止運行;機器人本體搭載視覺等感知模塊,可以更好的理解周圍的環境情況等。
協作機器人Baxter(圖片來自網絡)
概念的升級帶動產業的進步正如喬布斯的偉大不僅是單單發明了IPhone和Ipod,更是顛覆了手機業和娛樂產業的游戲規則一樣。協作機器人概念的出現,也為機器人產業注入了新的增長極。
適值用戶生產需求向小批量、多品類轉變,擁有良好人機交互性設計的協作機器人適時出現,彌補了這一市場空白。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將協作機器人的研發工作提上日程,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領導者——新松公司。
盡管協作機器人的概念是全新的,但協作機器人所依托的核心技術和服務客戶群卻具備了一定的延續性,而這兩點是傳統工業機器人企業的優勢。依托在機器人領域多年的深度耕耘和技術積累,新松團隊深度分析客戶在生產作業中與協作機器人的貼合點,在數字化車間整體維度思考協作機器人所扮演的角色。2015年,新松國內首款協作機器人正式亮相……(未完待續)
新松7軸協作機器人亮相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