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信息技術興起的今天,傳統齒輪行業如何發展,汽車變速器所依賴的基礎產業如何轉型?這些話題在4月11~12日于陜西漢中舉辦的“2017中國齒輪產業市場需求技術支持及產融合作研討會”上有所觸及。
本次會議上,中歐協會齒輪傳動產業分會輪值執行會長、天津天海同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超表示,《中國制造2025》把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即強化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能力,作為我國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任務;而工業基礎能力薄弱,嚴重制約了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和產品的質量提升。
呂超認為,德國工業之所以強盛,在于始終堅持以制造業為立國之本,始終堅持制造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始終堅持金融優先服務于制造業及其創新活動。同時他談到,通過與德方的交流,更加認識到,德國工業之所以強盛的法寶還源于研究型大學堅實的基礎研究,及其與企業在產品應用性研究方面的緊密結合;源于科研院所在企業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以其雄厚的工程化技術能力所發揮的獨特的產品化與產業化孵化作用;源于產業鏈相關方價值認同優勢互補、高效協同的務實合作。
增材制造技術解決大而復雜的零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在王華明院士的領導下,在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及高性能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獎項。此次代表王院士演講的湯海波博士,從增材制造的基本原理入手,講解了當前國際上增材制造發展的幾個方向,并通過獲獎項目———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增材制造技術的案例,向與會者展示了圍繞國家裝備重大需求,增材制造在變形開裂預防、內部質量控制、大型裝備研發、成形效率提高、尺寸精度控制、制造成本降低等幾個方面的突破。
從齒輪與軸承行業來看,通過增材制造的3D打印技術,齒輪材料性能方面可具有高彎曲疲勞強度和接觸疲勞強度,齒面有足夠的硬度和耐磨性,零件芯部具有良好的強度和韌性。在齒輪制造技術方面,增材的3D打印可以做到高精度、高質量、高效率和綠色環保,同時大型齒輪鑄/鍛件壞料冶金缺陷與性能可受到相應的制約,使得齒面更具有承載能力,可靠性更高。從發展趨勢看,增材制造解決了傳統冶金中的大型、高品質和高性能難題,可使多材料/梯度高性能,制造與再制造交替,結構與功能一體化。
自主試驗設備已派上大用場
對于汽車變速器與齒輪箱行業來講,以往國內企業用的相關試驗設備絕大多數來自于國外的幾家知名供應商。近幾年,隨著國內研發力量的崛起,許多自主品牌主機廠已經完全改變了以往惟進口設備是瞻的思維,國產試驗與測試設備已經大有普及之勢。
來自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汽車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張志剛介紹,該校主導研發的齒輪箱耐久試驗技術及裝備可應用的主要測試范圍包括:疲勞壽命試驗,傳動效率試驗,高速試驗,溫升試驗,反拖試驗,變矩試驗,型式試驗,靜扭試驗,循環工況試驗,基本性能試驗,實用性能試驗,用戶自定義試驗等。目前,該項試驗裝備不僅應用于乘用車與商用車變速器的試驗技術領域,而且已突破3.5兆瓦風電齒輪箱試驗技術和動車組齒輪箱試驗技術。
NVH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自主品牌齒輪箱向高端品牌轉型的技術難點與瓶頸。由重慶理工大學組織自主研發制造的齒輪箱NVH試驗分析技術及裝備,重點圍繞變速器和驅動橋,開展了嘯叫、敲擊和異響等齒輪箱典型NVH問題研究,掌握了變速器和驅動橋NVH試驗方法、評價方法、聲源識別技術、聲源控制及優化方法和NVH試驗裝備開發技術,形成了變速器和驅動橋NVH數據庫。據悉,該套試驗設備目前已經同國內多家自主品牌主機企業如重慶青山、江淮汽車、四川現代等合作,成功解決了多款變速器和驅動橋的NVH問題。
發展高技術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更要有定力
此次研討會不僅在齒輪產業的多個細分技術領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而且也在高技術信息產業方面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探討。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秘書長劉佩文提出,國內企業應當更多采取開辟第二成長曲線的策略,助推高技術與戰略性產業的發展。
劉佩文發言認為,現如今,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技術創新亮點紛呈,提質增效穩步推進,但整體創新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行業及領域內分化日益突出,且分化將長期存在;三是金融支撐產業發展有新招,但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依舊;四是相應的國際并購提升了國內企業形象,對外投資增強了國內企業的發展能力。
劉佩文認為,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整個行業和相關企業要保持專注發展和耐心發展的定力,需要有耐性、有傳承,并且能夠堅持。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