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網友說中國機床對比美國、德國、日本十分落后,嚴重制約軍工發展。然而,我國的機床工業其實并沒有網友想象的那么差,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中國機床。
機床被稱為制造之母,在近代工業革命爆發以來的軍事工業發展歷程中處于統治性地位,可以說不能自主生產機床就沒有國防工業的自主權。在建國前,我國尚不具備機床自主生產能力,武器長期依賴購買和仿制,軍工制造受制于人。
中國98式主戰坦克的生產車間
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從建國起,我國就把機床工業發展列為重點。1953年起,我國在蘇聯的援助下開展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這期間,我國機床主要用前蘇聯的圖紙仿制生產,逐步建立了車床、銑床、鏜床、鉆床、磨床等專業機床研究所,并累計向全國提供了十萬多臺機床,有力地支援了包括軍工在內的重工業建設,為我國成功仿制一系列蘇聯坦克、火炮、輕武器乃至殲擊機奠定了工業基礎,實現了國防工業自主生產體系的從無到有。
國產56式沖鋒槍
但這一時期的武器仿制仍是低水平的,仿制的質量全面落后于原廠。例如56式沖鋒槍,由于制造和材料的限制,導致其壽命和故障率仍不及蘇聯及其他東歐華約組織國家生產的AK47及其改進型。
在1958到1962年的“二五”期間,我國機床工業進入到提高、完善階段。這一時期重點發展重型機床、精密機床、鍛壓機床等,機床產業設備基本齊全,具備了生產大型、精密、高效機床和專用機床的能力。
殲-6戰斗機所使用的渦噴-6發動機
隨著中蘇關系惡化和國內機床生產技術進步,到1962年底,我國機床仿制品比例大幅度下降。盡管如此,經濟和國防建設對高精度精密機床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歐美的技術封鎖和前蘇聯對我國機床貿易的停止,機床技術落后成為制約我國軍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當時我國在研制渦噴6的時候由于機械加工能力嚴重落后,曾人工打磨數千個發動機葉片,耗費了相當大的人力和時間。
1980年以來,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各國爭攀科技樹,作為工業制造的關鍵一環,機床被列入“863計劃”重點攻關。這一時期我國的機床數控化和國產化有了較大的進步。
運十
隨著中美蜜月期的到來,中國加快了對西方技術引進。據說當時中國從日本引進數控機床,不僅僅獲得了軟件源碼、電路圖紙、系統框架圖,日本還派專家來中國指導。在這一時期,機床行業一共引進了113項國外技術,自行開發了1225種新產品。
中國的機床也開始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在精密加工方面仍存在很多缺陷。例如運十的下馬,除了市場原因外,國內機床加工技術落后也是重要原因,飛機零件大量依靠手工加工,使該飛機雖然成功試飛但卻難以量產,最終被淘汰。
東芝公司機床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美蜜月期結束,國際關系的重大變化使機床技術引進遭遇困境,西方各國開始對中國實行長期的技術封鎖,數控機床正是重點。當年蘇聯只從日本東芝搞到四臺九軸數控機床,就讓本國核潛艇靜音性能大大提升,令西方苦心經營數十載、耗巨資建成的反潛探測網毀于一旦,可見機床技術的提升對軍工產業的發展有多么巨大的影響。
進入21世紀,我國機床工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不僅五軸聯動機床技術打破了國外封鎖,而且大連機床于2006年還研發成功了首臺國產九軸五聯動數控機床,使中國具備了高端數控機床的制造能力。其中大連光洋科技的高速高精度五軸立式加工中心還獲得了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哈爾濱東安發動機等軍工企業的訂單。
經過“十一五”、“十二五”兩個五年計劃,中國數控機床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對德國希斯公司、聯合美國工業公司等先進機床企業的并購,使產業整體水平基本具備了國際競爭力,進入中檔機床規模產業化、高檔機床實現小批量生產的階段,其中北一機床對德國科堡的收購獲得了先進的機床生產技術和科堡經營半個世紀的客戶群,還有最近的中國抄底德國工業4.0企業,一口氣買了58家德企,并購金額超844億。
“北一機床”的生產車間
隨著《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的推進,下一步我國將在大力吸收國際先進數控機床技術的基礎上,把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與機床深度融合,利用我國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實現數控機床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化,發展出全新一代的智能機床,并最終在裝備制造業智能化過程中實現對西方傳統制造業強國的高速追趕和彎道超車。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