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2017年工作會議召開:加快智能電表推廣應用
時間:2017年03月01日瀏覽:483次收藏分享:
2017年的國家電網將如何發展?電力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們的用電生活又會發生哪些新變化?2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2017年發展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回答:國家電網公司將一如既往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提高電網發展質量,推動清潔能源消納,讓用電客戶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供電服務。
2月23日一早,重慶潼南縣小渡鎮高壩村500千伏川渝第三通道施工現場,劉懷友和孫正勇系緊身上的安全帶,做好爬塔前的最后準備。當天,500千伏川渝第三通道將開始首段電纜的放線施工,劉、孫兩人的任務是爬到距地面六七十米的鐵塔上,保證2.5公里長、數噸重的絞線順利通過鐵塔上的滑輪。
連日來,重慶的天空陰雨連綿,建設者依然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我們必須保證線路在今夏順利投運,因此要想方設法克服寒潮天氣等多種困難。”重慶市送變電公司負責人表示。
雖然是“第三通道”,但這一工程卻是“十三五”期間首條川電外送通道。該工程起于四川資陽,在重慶跨越銅梁、合川、北碚、渝北等多個區縣,投運后將為重慶增加一條重要的能源通道,也將大大提升當地迎峰度夏期間的供電能力。
重要輸電通道的建設向來是電網發展的重點,也是保證電網安全的有力舉措。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電網安全事關公共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電網公司的“生命線”。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2017年發展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目前,國家“十三五”能源、電力、可再生能源規劃等已陸續發布,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建設特高壓輸電通道、充分論證全國同步電網格局等意見被納入國家規劃。
“全國統一的大電網要比小電網安全得多。”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局副局長陳葛松看來,中國不僅要有統一電網,而且要有統一管理,才能確保大電網的安全性。
“2016年是特高壓建設投入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年,國家電網公司投產‘三交一直’特高壓工程,‘五交七直’特高壓工程同時在建。”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在肯定電網發展成績的同時,也指出電網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目前,特高壓網架處于形成過渡期,“強直弱交”結構帶來的安全風險越來越大。
電網安全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對此,國家電網公司2017年發展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大電網發展方向,滾動優化“十三五”電網規劃,實現電網規劃與國家、地方能源電力規劃有效銜接,確保特高壓與各省級電網、主網與配網協調發展,推進電網與電源、送端與受端、交流與直流、一次與二次等協調發展。同時,還要優化電網結構,建設西縱、中縱和華中環網特高壓交流工程,提升整體安全水平。
普通用電客戶如何感覺到電網更加安全?一組數據會讓你有最直觀的感受:“十二五”以來,國家電網未發生一般電網和設備事故。2016年,城、農網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95%、99.78%,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分別為5小時、19小時,比2010年下降41%、43%。
這些數字與用電客戶息息相關。直面用電客戶的配電網是保障電力“配得下、用得上”的關鍵環節,解決配電網薄弱問題同樣是電網發展的重點之一。
如今,新一輪農網改造工程正有序開展。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在高質量完成2015年新增中西部、東部農網工程的基礎上,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
面對繁重的配電網發展任務,國家電網公司2017年發展工作會議提出,要注重配電網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加快配電網智能自動化建設,在中心城市(區)加強10千伏光纖通信接入網建設,加快智能電表推廣應用,年內實現用電信息采集全覆蓋。
從京津冀到黑吉遼:服務地區經濟發展
2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位于北京大興區的新機場建設。他強調,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必須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這樣的工程離不開電力的堅強支持。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工程,北京新機場終期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3億人次以上,年用電量約8億度。“我們2008年就啟動了新機場地區電網規劃,并對機場用電負荷做了科學預測,預計2019年北京新機場一期建成后最大負荷將達到26萬千瓦,較現有地區負荷增長近7倍。”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99.9999%,是國網北京電力為新機場內部分特級用戶提供的供電區域保障標準。據了解,目前,五個9(99.999%)是國際一流的供電可靠性水平,意味著年戶均停電時間不超過5分鐘;六個9(99.9999%),則意味著年戶均停電時間不超過30秒。
這樣的供電服務,體現了國家電網公司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全力支持。國家電網公司編制完成的《國家電網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行動計劃》,明確建成京津冀一體化堅強輸電網、國際級城市群一流智能配電網、京津冀一體化清潔能源消納示范區、京津冀電能替代先行區、優質便捷的一體化客戶服務平臺,以及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等六大行動目標,助力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2017年發展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是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的目標年,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綠色發展,國家電網公司將聚焦保障電力供應、促進霧霾治理兩大任務,重點抓好能源輸入通道建設,提高京津冀地區外來清潔電比例,并加快京津冀“煤改電”進程,統籌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點城市清潔供暖工作。
在東北,類似的工作同樣在有序開展。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出臺了《國家電網公司服務東北振興行動方案》,著力加強東北地區電網投資建設,推動東北電力外送,并在改善公共服務、帶動制造業升級方面持續發力,助推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實施。
以“窩電”問題為例,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富集地和電力送端,但本地消納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欠缺等因素,造成了嚴重的“窩電”困局。對此,“建設東北特高壓主網架,加快東北電力外送”在國家電網公司服務東北振興的六項措施中被放到了首位。
2016年8月25日,扎魯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認為,這一工程將切實解決東北“窩電”問題。
“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計劃投資1200億元,建設覆蓋黑、吉、遼、蒙東大型能源基地和負荷中心的“三縱三橫”特高壓骨干網架,通過3個特高壓交流通道與華北—華中、華東電網相連,實現東北地區主網架技術升級。預計到2020年,東北地區外送能力將超過3000萬千瓦。
從外送到消納:為清潔能源消納頑癥開出“藥方”
2月25日,四川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金華換流站開始實施關鍵檢修。在此之前,這條長達1653公里的特高壓線路已經為浙江輸送了925億度的清潔水電,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00萬噸。
據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特高壓交直流運檢中心負責人介紹,特高壓遠距離輸電是浙江省加快邁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的重要舉措。僅2016年一年,浙江經特高壓通道受入的電量便達到487.5億度,浙江省內清潔能源供應占比提高21.27%。
這是國家電網公司積極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在國家電網公司調度范圍內的16個省區,新能源已經成為第二大電源。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在加快跨區、跨省輸電通道建設的基礎上,還加強平衡調節能力建設,江西洪屏、浙江仙居抽水蓄能電站建成投產,另有5個抽水蓄能電站相繼開工建設。如今,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21座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1918萬千瓦。這些抽水蓄能電站的建成,將成為促進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的重要保障。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3.32億千瓦、1.49億千瓦和7742萬千瓦,同比增長4%、13%、82%。根據規劃,我國清潔能源裝機比重要從目前的35%提高到2020年的40%以上、2030年的55%以上。而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西南等地,依然存在較為嚴重的棄風、棄光、棄水現象。針對這一問題,2016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快電網技術創新,提升電網調節能力,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
對此,國家電網公司制定了20項重點工作,強調要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大電網控制技術,強化清潔能源全網統一調度,切實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
在甘肅,一條長達2383公里的特高壓輸電線路正在緊張建設。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連接了能源送端省份甘肅與受端省份湖南,2017年投產后,將把甘肅省充足的風電等清潔能源電量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湖南電網。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周安春對這條輸電線路寄予厚望:“酒泉—湖南特高壓線路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輸送距離最遠的在運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也標志著湖南電網邁入特高壓時代。”
這只是國家電網公司眾多在建特高壓工程中的一項。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2017年發展工作會議了解到,2017至2018年將投產“三交六直”特高壓工程,新增輸電能力6400萬千瓦。“十三五”期間將建成“西縱”“中縱”“華中環網”和陜北—武漢等后續特高壓工程,充分發揮大電網配置及平衡能力,到2020年跨區、跨省輸電能力達到2.5億千瓦。
同時,國家電網公司還將加快煤電機組調峰改造、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并進一步探索實施新能源全網統一調度,建立常規電源發電計劃靈活調整機制。此外還要加強儲能、光熱發電等前瞻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高新能源發電的可控性。
在清潔能源,特別是新能源消納方面,國家電網公司還將全面實施清潔取暖以電代煤,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并大力發揮市場的作用,積極組織新能源跨區、跨省交易。此外,國家電網公司還將盡快完善市場規則、新能源交易機制、電價政策,建立有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跨區跨省消納的電價機制和新能源消納配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