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要抓住國企改革這個牛鼻子
目前,東北三省經濟發展遇到了一時困難。從歷史根源看,東北是中國資源能源、糧食以及國企重工業地區,對中國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
不過,由于國有企業比重過高,導致經濟發展包袱過于沉重,又由于近幾年全球性資源能源市場極度低迷,需求滑坡到谷底,直接對資源能源依賴較大的東北帶來了影響。這種影響目前看來還要持續一個時期。怎么辦?出路何在?
加大經濟轉型步伐,升級傳統產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盡快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拉動力是東北地區擺脫困境、快速振興的出路。這其中國企改革尤為重要。對于東北地區來說,加快國企改革步伐,盡快使國企擺脫困境是一舉多得之策。促進了經濟增長;拓展了就業機會和崗位;培育了市場新動力;減輕了國企背負的歷史包袱。
東北國企改革總要求是,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東北地區要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東北國企改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已經全面啟動。在全面停伐的基礎上,剝離企業辦社會、企業劃轉、深山遠山職工搬遷和國有林管理機構籌備成立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這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是成功的。給東北國有林區改革趟出一條路子。
沈陽機床集團一度被認為是將要倒閉的企業。在這種危機關頭,倒逼其壯士斷腕進行徹底改革。,沈陽市國資委最早于2006年11月,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沈陽機床集團49%股權。這是當初繼凱雷并購徐工案之后,又一起大比例國有股出售給外資。但功敗垂成,由于舉牌企業不夠,最終流產。
痛定思痛,從2006開始進行技術戰略自救。經過多年研究學習,推出了沈陽機床i5。在以“i5核心技術、智能機床產品、智能工廠、云平臺制造及金融租賃商業模式”有機集成的“i5戰略”帶動下,目前沈陽機床的i5智能機床已經充分獲得市場認證。今年年初到現在,沈陽機床i5產品已獲得超1.5萬臺訂單。在沈陽機床i5產品車間,出現了幾年來沒有過的現象:供不應求。
沈陽機床i5戰略是典型的供給側改革,i5戰略告訴我們,供給側改革必須實現三大突破即核心技術突破,必須掌握核心技術;第二是商業模式創新,讓核心技術迅速轉化為市場訂單;第三是創造新需求市場,這是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之一。雖然這家擁有著幾萬人的大國企未來的路依舊艱難,但這項新技術還是讓他們看到了一線曙光。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用、威力大啊。
東北國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也要邁出新步伐。吸收民資入股國企,激活市場內生動力;條件具備后進行員工持股,以股權激勵和約束員工積極性。同時,從金融等方面給東北國有改革創造寬松環境。比如,銀行貸款市場化債轉股要加快實施,這是企業降杠桿的立竿見影措施。
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特別是在去產能方面,東北地區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去杠桿方面,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降成本方面,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
總之,國企改革關系東北地區能否振興之大計。這是一場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戰役。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