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28日大洋電機成為國際燃料電池生產商巴拉德的第一大股東以來,雙方的合作在近日又有新進展。9月2日大洋電機發布公告稱,企業與巴拉德和氫能源電池技術服務供應商上海重塑于9月1日簽署了《關于巴拉德商用車燃料電池模塊在中國的技術轉讓及授權之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
大洋電機稱,備忘錄的簽署將推進企業與巴拉德在中國的戰略合作,加速氫能源技術的落地。據了解,雙方合作參與的氫能源電池產業化項目正謀劃在武漢臨空港落地。
氫能源電池產業化項目落戶武漢臨空港
大洋電機證券代表肖亮滿透露,巴拉德總部位于加拿大,是一家氫燃料動力電池技術及后備電源技術提供商。目前的主要業務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產品的設計、開發、制造和服務,產品目前多應用于專用市場(電信備用電源、物料搬運和工程服務)和開發階段市場(公車、分布式發電和連續電源等)。作為巴拉德的第一大股東及戰略合作伙伴,下階段大洋電機計劃取得在中國進行大巴、商用車用巴拉德燃料電池模塊生產、組裝、銷售及服務技術的轉讓和授權。
根據備忘錄,大洋電機計劃設立燃料電池模塊組裝合資公司,并在武漢、北京、山東省和重慶(或四川)開展業務。大洋電機將是合資公司的大股東,負責其啟動、運營、供應鏈管理和業務的持續開展,并利用其擁有的市場渠道來推動業務的發展;巴拉德則為合資公司在中國指定城市銷售燃料電池組裝模塊提供非排他性、非次級授權的專利權使用許可,燃料電池電堆也將由巴拉德的電堆合資公司提供;此外上海重塑將向合資公司客戶提供燃料電池模塊在商用車上整合方面的設計和支持服務。
與該協議相對,在8月18日大洋電機發布的另一則消息《關于簽訂〈武漢臨空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的公告》則提到,企業將在武漢臨空港投資38億元建設一個1300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該項目規劃分兩期建設,其中第一期的重點建設項目就包括氫能源科技產業化項目。
據肖亮滿透露,該氫能源科技產業化項目正是企業與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關于燃料電池的戰略合作落地項目。
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集中在燃料電池車
大洋電機對燃料電池項目的推進非常迅速,企業海外投資部的負責人就透露,“從了解項目,到正式注資巴拉德,僅用了一個多月左右的時間。”而從7月28日注資,到8月末完成交割,也花費不足一個月時間。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的龍頭,大洋電機布局燃料電池汽車與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導向是相符的。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其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已經成熟,各大車商的混動汽車、電動汽車也在市面上銷售多時,而燃料電池汽車則還在初級研發階段。
2015年4月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和工信部就聯合發布《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當中明確我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門檻將逐年抬高,補貼額度將大幅遞減。比如,2015年續航超過80公里的純電動車即可獲補貼,到2016年續航100公里以上才能獲得;2015年續航里程在100至150公里的車型即可補貼3.15萬元,2016年就降為2.5萬元。到2017年,預計除燃料電池車外,其余車型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再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補助標準則將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對純電動車的補貼減少,另一方面卻高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國產化。通知規定到2020年,燃料電池車補貼為20萬—50萬/輛且不退坡。
對應通知,本月5日深圳最新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措施,就對燃料電池汽車以外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進行了大幅度下調。對比去年,購買一輛續航里程在150公里—250公里區間的電動車,要少獲得0.5萬元的地方補貼與1萬元的使用環節補貼。而購買一輛插電混動新能源車則將多獲得0.35萬元的地方補貼與0.9萬元的使用環節補貼,補貼下降幅度最大達到33.33%,最小下滑也有18.75%。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