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在核電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等領域的不斷突破,我國電力裝備產業正迎來發展的新機遇,也有望成為繼高鐵之后,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走出國門的新名片。在《中國制造2025》發布的大背景下,國家明確提出將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設備發展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并點明要在發電裝備、輸變電設備以及關鍵元器件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逐步推進我國電力裝備產業發展。在我國城市建設不斷加速的帶動下,以電力裝備為核心的能源供給產業也將得到快速的發展,加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十三五”期間電力裝備領域的投資規模持續增加,我國電力裝備產業預計將迎來轉型升級發展的黃金期。
長期以來,我國電力發展基本遵循“擴張保供”的思路,即通過發電裝機和輸配電容量的增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用電需求,這種方式導致我國電力工業長期處于“重發輕供”的局面,即輸配電建設嚴重滯后于電源建設,城鄉配電網建設滯后于主網建設,負荷中心受端電網建設滯后于送端電網建設。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電網輸配電投資是電源投資的1.2倍左右,遠高于我國目前水平。由于我國源、網建設不配套等問題突出,發電設備建設規模與本地負荷水平不匹配、配套電網規劃建設滯后,省區間和網間外送消納受限。以風電為例,全國多地均出現重視風場建設,輕視配套電網建設,由于風場遠離國網主干線,輸電線路建設不配套,導致大量風電資源難以上網,造成極大的電力資源浪費,而當地政府在招引風電制造企業、打造風電配套產業鏈上關注較少,推進不夠,致使目前可利用的風電資源已所剩無幾,難以形成招引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大量落戶、大規模發展的態勢。
雖然我國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棄風”、“棄水”、“棄光”現象極其嚴重,2015年“棄風”電量達到339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最高水平;“棄光”電量約50億千瓦時,主要集中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甘肅省兩大區域,占全國“棄光”電量比例達到83%;2015年全年“棄水”電量約200億千瓦時。國家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分布式能源及智能電網建設,加快我國供電網絡的鋪設,逐步改善發電裝備產業與輸配電裝備產業嚴重失衡的局面。
目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總體復蘇態勢疲弱,加之局部地區政局動蕩,整體金融市場依舊低迷,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巨大,多個國家均下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而我國經濟正步入“新常態”,處于增速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背景下,電力裝備產業發展持續放緩,“十二五”多項產業發展目標推進狀況未達到預期。2015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為228974億元,比上年增長5.9%,增速持續回落勢頭,其中傳統制造業、電力生產及供應產業等增速均低于平均水平。從細分領域來看,變電站一次設備、輸變電二次設備、發電設備等子行業依舊保持較低的增速,個別產業甚至出現負增長,行業景氣度持續低迷,發展速度難以達到預期,行業內眾多企業營收與利潤雙雙下降。
隨著我國政府不斷重視智能電網發展,從《中國制造2025》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均明確提出智能電網就是我國培育發展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智能電網建設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發展智能電網的核心并非建設新的電網,而是對原有傳統電網的智能化升級,考慮到我國能源分布于負荷消納地域分布特點,智能電網的建設能夠將各類能源進行大范圍、高效率配置。我國在智能電網技術方面已經邁入世界前列,未來將重點發展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設備等領域。現在我國已經累計建成了“三交六直”9項特高壓工程,形成了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西北、南方、西藏6個同步電網,實現了除臺灣以外的全國聯網,加之被列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四交五直”共9條特高壓輸電工程陸續啟動建設,將在2017年實現全面投運,必將進一步促進能源資源系統優化利用,帶動相關電力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未來的10年至20年將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主要時期,智能電網總投資規模預計接近4萬億元。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明顯提速,城鄉配電網的智能化建設也將全面拉開,智能電網及智能成套設備、智能配電、控制系統等三大領域的黃金發展期即將到來。
在能源選擇方面,由于我國仍處于工業中高速發展期,對于電力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高耗能的經濟發展結構短時間難以改變,積極發展以核電、風電、水電和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經濟性更高的清潔能源發電是我國電力行業的必然趨勢。以核電為例,我國核電發電量占比僅為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諸如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核電占比均高于15%,而法國則以74.8%遠遠領先世界其他國家,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空間還很大,核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占比在未來都將提升。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提出的目標,我國將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并舉,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科學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大幅減少能源消費排放,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因此,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發展將成為電力裝備產業的重要方向。
在國際化發展方面,目前我國電力裝備產業龍頭企業具備較強的重大設備制造、重大項目實施及建設能力,同時兼備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和海外運作經驗,尤其在大型發電機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電、輸變電設備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平,部分產品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積極響應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電力裝備產業走出國門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及政策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將沿線眾多發展中國家對于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現有電力設備改造的需求與國內企業進行了對接,截止至2015年底,我國電力裝備出口額已經連續六年超過5000億元,重點電力設備出口額占全球比重超過45%,出口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89億千瓦,超過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并已經中標巴西總承包特高壓輸電項目,正式開啟了我國電力設備走向海外的歷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將通過合作投資推動周邊國家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方面的合作將立足于能源項目、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電力裝備可能以整套設備甚至工程總承包、項目運營的形式出口,積極打造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品牌,提升我國電力裝備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影響力及地位。
未來,我國要緊跟全球大力推進清潔能源代替傳統能源發電大趨勢,推進我國電力裝備產業科學發展,以《中國制造2025》及《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年版)》為藍本,針對現有火力發電產業,集中發展清潔高效型裝備,同時瞄準風電、水電、核電及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產業,加大投資力度,逐步提高清潔能源發電裝備占比及發電量。加強電力裝備產業發展與社會經濟、城市建設、對外開放的聯動,推進現有電力裝備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同時,站在國家高度統籌產業發展全局,協調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用電需求、優質產能與西部、北部地區豐富的電力資源,鼓勵電力裝備制造產業在西部、北部地區落戶,同時鼓勵相關基礎實施建設企業加大項目投入,加快優質電網向西部、北部等發電核心區鋪設,逐步改善“棄風”、“棄光”、“棄水”現象,提高電源利用水平,有效推進“西電東輸”戰略。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