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互聯工廠不僅制造滿足不同需求的個性化家電,同時也在向世界輸出全新的“中國智造”。近日,在東京召開的IEC市場戰略局(MSB)國際會議上,海爾作為中國唯一的家電企業在世界舞臺上發布了自主創新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平臺COSMO,海爾互聯工廠可復制的智能制造模式得到了國際專家廣泛好評。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海爾互聯工廠智能制造模式不僅實現產品的高效、快速、柔性輸出,而且還輸出了可復制的智能制造模式,這對升級中國制造國際形象,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換句話說,海爾對智能制造最大的貢獻最終可能不是輸出智能產品,而是輸出世界先進的可復制的智能制造模式。
過去的30年,中國制造頻頻被西方國家詬病。如今,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后,所有企業都在發力塑造嶄新的中國制造。但誰最能代表中國制造?目前尚未有標準答案。但是近2年,海爾的智能制造探索已經得到中美德日4國高度評價,并成為行業、國家、用戶心中的“中國制造”的代表。
早在2016年5月,海爾就在中德標準化論壇上代表中國發布了智能制造成果,而且海爾還憑借(天津)洗衣機互聯工廠項目,入選了首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名單。更為重要的是,海爾還與德國聯合成立了家電業首個智能研究院,多層次的合作足以說明德國已經認可海爾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引領地位。
而在同樣處于“工業4.0”發展領先地位的美國,IIC(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也第一次有了中國企業的身影。日前,海爾承擔起了IIC的測試床驗證項MQM(制造質量管理),與華為、中國電信、信通院等共同提升家電業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而這也顯示了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對于海爾智能制造能力的認可。
而在國內,海爾自主研發的這套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得到了國務院和工信部等領導的認可,成為行業唯一寫入《制造強國研究》的智能制造模式,為整個中國制造結構升級提供借鑒經驗。除此之外,包括惠而浦、大金等主流家電品牌在內的家電企業也都曾專程前往海爾互聯工廠參觀學習。
在業界看來,海爾向世界出口的“中國制造”的內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海爾輸出的不僅僅是具備匠心精神的高品質產品,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復制的智能制造模式。具體來看,海爾的互聯工廠模式并非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全系統、全流程顛覆整個制造體系。
通過前聯研發、后聯用戶,海爾互聯工廠進而打通整個生態價值鏈,實現用戶、產品、機器、生產線之間的實時互聯,全方位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更為重要的是,互聯工廠借助開放生態平臺將用戶從“消費者”變成生產和消費合一的“產消者”,并根據用戶需求形成了一個個互通互聯的生態圈。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工業4.0的探索中,中國制造企業主導全球制造業升級只是時間問題,當然這離不開可復制的智能制造模式的出現,而海爾互聯工廠模式的可復制性為這一產業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也為中國制造企業掌握國際話語權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