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講話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加快推進國家制造強國戰略與國家網絡強國戰略的落地與對接,搭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協作平臺。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下,中國互聯網與工業創新聯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單位將于7月29日組織召開2016(第二屆)中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峰會。
本次峰會主題為“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激發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圍繞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這一主線,探索總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促進經驗交流與擴散、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優化供給結構、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峰會設置“政策解讀”、“產業實踐”、“制造業雙創”、“CPS與工業大數據”、“供應鏈金融”五個環節,工信部相關負責同志、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部屬單位、行業聯合會和聯盟代表、高校代表、重點企業代表出席會議。
附:《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2016年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5月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等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相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主要意義、重點內容、落實措施等九個方面具體解讀了該項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辛國斌在介紹《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時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辛國斌指出,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期將正式發布。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著力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強調指出“中國制造2025”的前途就在于“+互聯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作出具體部署。國務院其他領導同志也多次提出具體工作要求。
推進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在于實現三個“有利于”
辛國斌在介紹《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時表示,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目標是為了實現三個“有利于”。
辛國斌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互聯網日益成為驅動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是深化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新經濟,加快“中國制造”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舉措。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有利于激發“雙創”活力、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有利于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新舊生產體系的轉換。
《指導意見》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
辛國斌在介紹《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時表示,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制定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未來一段時期融合發展的工作重點和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具體內容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圍繞一條主線。即以激發制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為主線。
二是打造兩個平臺。即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雙創”服務平臺,營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共進的“雙創”新生態。
三是培育三個模式。即支持鼓勵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跨界合作、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網絡化生產新模式,增強制造企業創新活力和轉型動力。
四是增強三個能力。即增強支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基礎技術、解決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夯實融合發展基礎,激發制造業發展新動能。
五是落實七項政策。即在體制機制、國企改革、財稅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加強政策引導和措施保障。
辛國斌強調,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務實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同時,也真誠地希望媒體界的朋友,幫助我們大力宣傳《指導意見》的實施和進展,擴大影響,進一步形成廣泛共識和推進合力,不斷提升“中國制造”競爭新優勢。
“三個文件”構成制造強國戰略的政策體系
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強國戰略做了一個全面安排和部署,隨后又發布了《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今年還將發布《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三個文件,我認為構成了制造強國戰略的一個政策體系。
辛國斌指出,三個文件之間的關系,《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是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要舉措,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提質增效的現實選擇。該《意見》的總體定位是把制造業、“互聯網+”和“雙創”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創新發展思路、模式、業態,培育產業發展新生態,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指導意見》的總體定位和思路包括四個方面
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指導意見》的總體定位和思路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體現發展的新理念。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刻認識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在激發創新潛能,重構生產體系,引領組織變革,高效配置資源等方面突出作用。以激發制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為主線,深入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充分釋放“互聯網+”的力量。發展新經濟,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中國制造競爭的新優勢。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在文件的制定過程中,我們系統研究了國際制造業與互聯網發展的規律特征,梳理了當前制約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問題以及問題背后的形成原因。大家都注意到,我國互聯網在消費領域的融合,尤其是電子商務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實現價值創造的制造環節等方面,互聯網的應用步伐亟待加快,迫切需要發揮互聯網集聚優化各類生產要素資源的優勢,構建新的生產組織體系和發展模式。
三是突出融合重點。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進中高端水平必須要有基本依托。這個基本依托就是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動能。制造業是“雙創”的主戰場,大型制造企業是“雙創”的重要力量。《指導意見》把支持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建設作為發展重點,主要考慮是通過積極搭建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各類互聯網平臺,匯聚整合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等“雙創”力量和資源,帶動技術產品、組織管理、經營機制等創新。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激發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四是強化融合支撐能力建設。通過深入研判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指導意見》從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打造產業發展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強調要提升支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三個能力,即提升基礎技術、系統解決方案、安全保障等支撐能力,尤其強調要加快自動控制與感知關鍵技術,核心工業軟硬件、工業互聯網、工業云和智能服務平臺等四類新型基礎能力和平臺設施建設。我們把它概括為“一硬、一軟、一網、一平臺”。這既是我國工業2.0補課,3.0普及的現實需要,也是支持我國實現工業4.0示范發展的客觀要求。
提升支撐融合發展三個能力的三個基本出發點
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打造產業發展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指導意見》強調要提升支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三個能力,即提升基礎技術、系統解決方案、安全保障這三方面的支撐能力。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有三個基本出發點:
首先,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技術支撐方面,提出要加快自動控制與感知關鍵技術、核心工業軟硬件、工業互聯網、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等制造新基礎建設。這既是加強工業2.0補課,3.0普及的現實需要,也是支持我國實現4.0示范發展的客觀要求。
其次,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解決方案方面,提出實施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工程。面向重點行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培育一批面向重點行業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范,力爭形成一批融合發展行業的優秀解決方案。這也是制造業提質增效的一個短板、瓶頸,所以這次《指導意見》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能力來培育。
第三,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安全保障方面,提出實施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工業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開展安全保障試點示范,依托現有科研機構建設安全保障中心,致力于破解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面臨的安全保障不強的問題。不僅是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這樣的問題,一些發達國家同樣在網絡安全上也面臨一些需要解決和改善的問題。
融合發展面臨五方面困難和問題
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總的發展階段來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在我國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發展態勢良好。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確實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
首先,平臺支撐能力不足。制造企業互聯網化轉型需求比較迫切,但目前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在匯聚整合創業創新資源,帶動技術產品、組織管理、經營機制創新的潛力還沒有發揮出來。同時許多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對“雙創”平臺建設的復雜性認識也不足,對“雙創”平臺建設的規律性還認識不清。
其次,應用水平不高。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進程面臨“綜合集成”跨越困境,我們做過調查,僅有14%的企業處于“兩化融合”的集成提升階段。融合發展面臨智能裝備集成薄弱、流程管理缺失、組織機構僵化,數據開發應用能力不足等挑戰,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
第三,核心技術薄弱。關鍵器件長期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自動控制與感知關鍵技術,核心工業軟硬件、工業互聯網、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等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的技術產業支撐能力不足。
第四,安全保障有待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安全模式和安全規則缺失,工業網絡、工業控制系統、工業大數據平臺安全防護能力薄弱,信息安全測試、評估、驗證能力不強,這都是我們的短板、瓶頸。
第五,在體制機制方面還亟待進一步完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帶來的新業態、新模式,制造業“雙創”平臺服務型制造等新業務健康發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環境,需要在科技創新、財稅金融、國企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地方政府和一些企業在這方面面臨新的挑戰和問題的時候,還缺乏足夠經驗。
推進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將采取四方面政策措施
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推進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在政策措施方面,《指導意見》重點在體制機制、國企改革、財稅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加強引導和保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在國企改革上,鼓勵中央企業設立創新投資基金,引導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支持大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建設,創新創意孵化、科技成果轉化和新興產業培育。
二是稅收政策上結合營改增改革試點,支持制造企業基于互聯網獨立開展或與互聯網企業合資合作開展新業務,落實好相關新業務,做實用的增值稅政策。
三是在財政政策上要充分發揮現有專項資金及設立基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大對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建設運營和應用試點示范。在這方面,我們會通過一些專項來支持和推進這項工作。
四是在用房用地政策上,將工業用地政策應用到支持大型制造企業開展“雙創”業務上,支持制造企業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開展“雙創”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務、新業態。
陸克華指出,《指導意見》發布以后,我們還會會同有關部門在細化工作分工,再出臺一些推動政策措施落實的配套文件。
落實《指導意見》構建兩個雙創平臺的三項舉措
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指導意見》提出要構建兩個“雙創”平臺。在推進平臺建設方面將采取三項舉措: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大企業建立平臺的積極性問題。中國的工業基礎比較雄厚,在大企業匯聚了很多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等豐富的創新資源。但怎樣把人才資源轉化為創新優勢,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
其次對大企業,我們會通過推進以大企業“雙創”平臺建設為重點--的試點示范行動,為創新創業提供服務。
第三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發展能力欠缺的問題。他們創新動力比較強,我們要推進包括地方政府、企業來創建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雙創”平臺,為他們迸發創新動力創造一些條件和基礎。通過一些政策和資金加以扶持,提升中小企業的融合發展水平。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