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低走勢到何時,對于2016年或者未來短期的市場判斷,陳惠仁給出的回答是:“向好前景可期,轉型壓力加大。”
他認為,從2014年底以來,盡管調結構的改革措施仍在不斷推出,但是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不斷加大,尤其是實體經濟的持續下滑,穩增長日益上升為宏觀調控的重心。只不過在當前普遍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主要著眼于擴大需求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效果已經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刺激需求可能使問題變得更糟。去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
因此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成為了行業2016年要集中力量完成5大任務。這些任務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抓手,且與機床工具行業關系密切。“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前述的循環怪圈就能夠得到破解,辦法就是從圈內的產能過剩環節入手加以解決。盡管解決過程肯定是有困難和具有一定風險的,但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陳惠仁說,如果能夠克服短期陣痛真正破解前述循環怪圈,中國經濟的增長新動力就會得到恢復,這也是他形成向好前景可期的主要依據。
但化解制造業產能過剩這些頑疾不會指望當年見效,因此在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將維持下滑走勢的環境下,2016年機床工具消費市場的下行壓力不會減弱。
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的提出必將帶來政策和操作層面的許多變化。這都意味著新的環境改變,即相對減弱的需求側刺激強度,這些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短期陣痛。但在“走出去”“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下,2016年市場也可能出現一些新的亮點。比如中西部鐵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會帶動高鐵、電力(包括核電)裝備的市場復蘇;還有受需求端政策拉動(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汽車產銷量的回升,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以及國務院提出的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等,所有這些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必然帶動相應領域的市場需求增長。
在這種局勢下,陳惠仁建議機床工具企業要做好“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的準備。在他看來,只有做好長期調整轉型的準備,才能做出理性而科學的戰略和行動,從而效果才會扎實有效。“彎道超車固然好,一招顛覆更加令人神往,但那畢竟是極小概率事件。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僅看到超車和顛覆那一刻的精彩和刺激,而無視人家長期臥薪嘗膽,默默無聞的積累與儲備。”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