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業4.0最注重的竟然是智能電網
時間:2016年03月23日瀏覽:110次收藏分享:
自2013年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提出以來,“工業4.0”迅速成為德國的另外一張名片。而早在2010年就有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概念,且與德國的“工業4.0”概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日本版“工業4.0”概念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業,而是世界所有民族、所有國家、所有產業共通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其目的是為了全球可持續發展,其中也包含了德國的“工業4.0”。
一般認為,以德國為代表的“工業4.0”以物聯網和智能制造為主導,項目主題主要有三: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與德國不同的是,日本“工業4.0”則以智能電網為主導,“太陽能”、“高溫超導直流輸電技術”、“電動汽車”這三大技術讓日本環境能源產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產業。作者指出,日本從戰后至今所面對的經濟危機的本質,正是在于依存化石燃料的工業產品的出口產業走向衰退、經濟高度集中于首都圈,以及能源資源與食物高度依存于外國進口。而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秘訣是“能源與信息的地產地銷模式”,在構建這一模式時應當首先構建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地產地銷型能源電網(配電網絡)”,其次建立以空白頻譜為核心的“地產地銷型信息電網(智能電表網絡)”,最后是將能源電網與信息電網合并,進而確立能源與信息的地產地銷模式。
如今,日本以構建地產地銷模式為目標,已經開始了實證性實驗,并且預計將持續5年時間?!叭毡緭碛惺澜缟献顬樽吭降沫h境能源技術,擁有可以解決全球發展中國家所面臨問題的力量。即便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有必要有效利用日本尖端技術確立能源革命的世界標準。因此,日本社會需要率先過渡至‘太陽能經濟’社會……如果此舉能夠成功,世界將從能源不足、水與食物匱乏、紛爭與戰爭的困境當中得到解放,日本也會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弊髡咴跁腥缡钦f。
從這個意義說,日本正在引領另一方向或維度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而中國以德國“工業4.0”為對標而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事實上處于東西兩個“工業4.0”的夾擊合圍之中。不為眾人所知的是,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處于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改變,要成為制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降臨中國,“中國制造2025”如果要真正堅持好“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不能不對東西兩個“工業4.0”都具備足夠和清醒的認識,在這里就是不能小覷日本這個近鄰正在發生的“太陽能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