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一家名為MegaBots的美國新創公司向日本水道橋重工公司下戰書,希望雙方制造的大型機器人在一年后一對一單挑決斗。這一舉動大致反映了兩國在機器人尤其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現狀:日本處于全球領先水平,而美國正在急追直趕欲重奪“領頭羊”位置。
美國是機器人的誕生地
美國是機器人的誕生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比“機器人王國”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但此后卻被日本趕超。2009年5月,由美國產學研各界140多名專家推出的1.0版美國機器人路線圖寫道:“盡管工業機器人誕生在美國,但在這個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的是日本和歐洲。”
在這份路線圖發布后,美國政府于2011年推出“國家機器人計劃”,以“建立美國在下一代機器人技術及應用方面的領先地位”。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機器人與智能機器研究所所長亨里克·克里斯滕森教授是兩版路線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告訴記者:“與日本相比,美國(機器人領域)很明顯有了強勁的增長。依據歐盟出臺的‘地平線2020’計劃,歐盟在機器人方面也有與美國相當的發展速度。”
克里斯滕森表示,“國家機器人計劃”及相應的“先進制造業計劃”給美國多個機器人產業領域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其中最主要的領域包括醫療保健、食品、汽車以及航天產業,而增長的主要技術推手包括機器人操作技術、視覺與傳感器技術以及集成技術。
美多州通過法律允許無人駕駛車上路
經過這幾年美國政府的大力推動及企業的積極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機器人項目主管之一楊杰認為效果明顯:“現在家庭清潔機器人(在美國)到處都可以買得到,許多州通過法律允許無人駕駛車上路。跟5年前、10年前相比,美國機器人現在從技術到應用發展得很快。”
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成員、密歇根州立大學機器人專家席寧教授認為,美國在國家層面以前不是很重視工業機器人,但現在認識到制造業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安全,所以提出制造業回歸美國。但美國的生產成本無法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因此發展機器人成為其中重要的一步。
席寧特別強調,總體而言,美國機器人其實一直處于世界前沿水平,尤其在軍用機器人方面。美國服務機器人也處于領先水平,比如被廣泛使用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就是美國制造。
談起機器人產業當前面臨的挑戰及研發的重點方向,機器人專家維洛佐說,機器人與人將越來越多地在一起工作,所以更多的工作應放在讓兩者安全地交流和合作方面。
克里斯滕森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利用物聯網的標準和新出現的德國工業4.0計劃等類似規劃,把機器人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從而減少成本、增加模塊化并縮短上市時間,核心技術都集中在這一塊。
克里斯滕森和楊杰均表示,美國“國家機器人計劃”現在的重點是人機協作機器人,下一步如何走還在探索,但一個方向可能是全自動化,比如自我診斷、自我修復的機器人,還有類似谷歌的自動駕駛車。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