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中國人海外瘋狂掃貨早已不再是新聞。數據顯示,我國出境游人數和購買力已連續3年居世界第一。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達1.09億人次,海外支出同比增長28%達到1648億美元;預計2015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達1.2億人次,消費支出將高達1940億美元,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初出國門的中國人,可能只是熱衷于彼時國內還很罕見的電視、冰箱等家電產品。到后來,則更青睞名牌手表、名牌衣服、高端化妝品等價差較大的高端名品,而近年來,除了高端名品依舊高熱不退之外,甚至連面膜、牙膏、刀具、鍋鏟、洗衣粉等尋常日用品也成為游客的“掃貨”對象。
很多人據此質疑國內的稅率、運營成本、渠道利潤的反差以及零售業的發展滯后,并倡言不如多搞一些免稅店以“引導消費”。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如果在國內能夠很方便的購買到國外產品,且價格也還過得去,人們又何苦大老遠跑到外邊去當“搬運工”?只是,賬不能這么算。在“世界是平的”已成共識的今天,依然立足于靜止、封閉的思路,試圖留住“外流”的購買力,不啻是在緣木求魚。
首先,中國人紛紛“走出去”,并不僅僅只是去購物、去消費、去“流失購買力”,更有“睜了眼看世界”的意味在。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究竟是上面樣子,而惟有親身體驗而非他人代言,才能夠看到一個真實、不虛妄的外部世界。特別是,看清楚了外面,也才能夠對自身的現實環境、處境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這就是比較的好處,任何人都不可能替代。
如果我們過多的盯著國人在海外的巨量消費,甚至潛意識里還在計算“如果這些消費都放在國內”會怎樣怎樣,則未免有點一廂情愿。且不說,時至今日,已經不可能再動用行政力量,或者祭出愛國主義的大旗讓國人裹足不前,即便人為設限,恐怕老百姓照樣會持幣待購,不會將這些錢在國內花出去。這種計算方式本身,就暴露出一種短視和膚淺。
很多情況下,國人的海外購物不過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衍生品。不承認這一點,還在那里抱怨、惋惜,只能說,我們在消費心理的研究上依然十分隔膜。當然,也不排除國內一些研究機構是在投官員之所好,甚至是在試圖為國內的消費不振找“洋借口”。
其次,老百姓的消費意能引導嗎?當然能,但前提是應該立足于激發其內生動力,并尊重其自主選擇權,而非限制、堵截的思路,更不是動輒揮舞道德大棒,強調“中國制造”如何如何。其實,老百姓從來沒有排斥過國貨,也并非不會算經濟賬,恰恰相反,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消費主體,都會算賬,并不需要別人指手劃腳。
為什么現在出去的老百姓很少買國外的電視、冰箱什么的?很簡單,無論是品質還是價格,我們的國貨完全可以滿足老百姓的消費意愿。同樣,為何那么多人都從國外往回背奶粉?如果國產奶粉能夠讓人放心,不會吃壞寶寶,相信老百姓也不會慌了手腳。
可見,問題并不在于老百姓的購買力外流,而在于我們究竟能夠提供什么樣的國貨產品,以及我們要為一個產品的全環節流通支付多少成本。即便單純談算賬,似乎也不應該只注意到一年一萬億的大賬,也該幫著老百姓算一算個體的小賬:性價比如何?安全性如何?返修率如何?等等。搞清楚這些問題,事情反倒簡單了。
市場從來都不是抽象的,而是會具體到每一個消費者,每一單生意,每一件商品。老百姓只關心自己的錢是不是花得值,只關心自己不要總是在“質次價高”的消費活動中成為魚肉。“中國制造”應該真正對消費者負責,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吸引資金回流,而不是眼熱“購買力外流”。
果如此,則國人的紛紛“走出去”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經過一番比較之后,確認國貨的“性價比”更高,而這,應該說是最理想的“睜了眼看世界”。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