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18屆廣交會上,全球知名的家電企業海爾集團拿出一半的展區用于展示自己“海外本土設計、海外本土產銷”的拳頭產品。海爾海外電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慶福說,企業目前海外本土化產銷占比已經達到企業產銷總額的55%,而冰箱這樣的主力產品海外本土化產銷占比更是達到了空前的70%。
“海爾是一家根在中國的跨國經營企業。去年我們依靠日本本土的設計人員推出了一款手持式洗衣機,在日本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這款產品已經從日本轉向美國乃至中國市場銷售,同樣取得很好的業績。”張慶福說。
制造業是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心所在。在近年來全球經濟仍然面對持續下行壓力、全球制造業正進入新的調整期的大背景下,經過多年積累和鍛煉的中國制造業正在更加主動的推進對外開放和產業合作,中國制造企業的跨國化經營特征也日益顯著,一批中國本土的跨國巨頭已經登上全球舞臺。
這種跨國底氣首先來自于對全球市場的有力把握。中國機電商品產品進出口商會綜合部主任白雪峰說,即使在全球貿易增速下滑、中國外貿進出口遭遇負增長的當下,“中國制造”特別是中國機電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降反增,體現了中國企業的強大競爭能力。
和海爾一樣,中國一批代表性企業實現了營銷市場的跨國化。以通信產業為例,去年以來,華為、聯想、中興通訊等企業有過半的營業額來自海外市場,“中國品牌”印記的全球業務正得到不斷增長。
張慶福說,跨國經營帶給“中國制造”的好處就是能夠迅速的捕捉當地用戶需求,并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創新的產品和設計方案,“我們的家電已經打上了深深地‘全球制造’烙印。”
志高空調董事局主席李興浩則認為,從單純的來樣制造、生產出口起步,當下的“中國制造”已經具備為全球市場“量身定做”各類產品的主動能力,“在去過的幾年中,我們陸續投入十億元人民幣,打造了可以獲取全球產品信息的云數據中心,我們的目標就是加速布局全球市場,通過技術創新來主動為全球客戶設計需求。”
跨國能力的營造還來源于對國際品牌營銷能力的掌控。來自廣交會的信息顯示,多數中國品牌企業已經建立了全球性的品牌營銷部門并在持續加大海外廣告投放、品牌營銷、社交媒體公關和售后服務體系建設。
一些俄羅斯采購商表示,包括海爾、華為等在內的中國品牌已經在當地樹立起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品牌美譽度持續攀升。
跨國化經營能力的提升和跨國企業群體的日漸成型,也意味著中國制造業的對外開放與合作意愿愈發強烈。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就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的政策措施,將與中國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重點國別,以期實現互利共贏。
受訪的專業人士認為,借助“互聯網+”等模式創新思維,中國制造業將通過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抱團出海”、工程總承包“造船出海”和以大帶小“合作出海”等方式,更加靈活、主動的參與全球分工與市場協作,將滿足全球市場需求與自身的產業升級更好的結合起來。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