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我國電子商務領域開展電子發票應用試點研究之后,中國人壽重慶分公司于今年7月初開出了第一張電子發票,這也是重慶的電子發票試點首次從線上走到線下的實體企業。電子發票較傳統發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天然性優勢,未來幾年在全國大范圍內得到全面推廣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從試點情況來看,電子發票在維護數據安全、節約成本以及環保等方面都發揮了預期作用。這不僅牽動著電商企業運營的成本計量,也是減輕社會負擔和能源消耗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順應國際電子發票應用進程的大勢所趨。截至2015年一季度,有關電子發票的各界報道顯示,電子發票試點正進入多維擴張的階段。在行業方面,從電商、零售到金融保險,再到電信行業;在地域方面,國內已有包括重慶在內的8個城市開展首批電子發票試點。但在良好的發展勢頭之下我們必須看到,總的來看電子發票應用領域和數量都還很小。與此同時,電子發票在推廣中主要還存在一些障礙:
首先,電子發票的法律地位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我國現行的《稅務法》和《會計法》要求報銷發票必須以紙質形式出現,現行的財政部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尚未承認電子會計檔案的合法地位,《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今年6月底剛剛公開征求意見。電子發票在全國的廣泛推廣尚需更為權威的法律認可。
其次,電子發票報銷入賬仍然困難。雖然電子發票與現行的紙質發票一樣,同樣可以作為合法的交易憑證和保修憑證,與紙質發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其作為報銷憑證的具體操作流程還在探索階段。目前普遍的狀況是電子發票在實際操作中無法入賬、報銷,這致使大部分企業采購者只好放棄,也使電子發票的應用價值大打折扣。
再次,監管部門配套措施扶持力度不足。企業使用電子發票,需要改造現有的財務系統。企業的電子開票系統往往是在核心開票功能的基礎上有一些個性化的需求,如需要與各式各樣的財務核算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或電子商務系統、電子收款系統對接,在非核心功能上可能因規模、行業等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對此,目前相關部門和各地區尚沒有相關鼓勵政策及配套措施,這會影響企業主動升級的積極性。
最后,試點各地電子發票的標準不統一?,F在電子發票之所以還沒有能夠有效推廣,主要的原因是現在各地分別進行試點,這就導致標準與管理辦法都不統一,因此電子發票就不具有普遍性,電子發票不能異地流轉。此外,電商平臺一般是跨區域經營的企業,稅源歸屬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要實現全國平臺的推廣建設,還需要更全面的思考。
在此建議:
一是肯定電子發票的法律地位,掃清報銷障礙。我國電子發票試點實施一段時間后,必須推動與之相關的政府部門修改舊法規,在推廣電子發票的同時,推進涉及各種電子憑證的立法工作,總體規劃立法進程。這主要涉及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兩個部委,相關法規調整工作主要涉及《發票管理辦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法規。今年財政部公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肯定了電子會計檔案的地位,更是明確了符合條件的檔案可僅制作電子會計檔案進行存檔。這也是在為以后電子發票順利作為原始憑證報銷記賬奠定法律基礎。隨著相關政策的推動,電子發票的會計憑證與報賬、報銷等問題最大的法律障礙得到清除,具體報銷政策將會逐步落實。
二是加強監管部門的指導和協調力度。國家稅務總局應實質參與,對電子發票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制訂相關稅收征管和財務制度,如開具電子發票的資格認定、發票生成、數據傳遞等工作流程及稅源歸屬,均需明確和完善。在明確稅務總局實質參與的基礎上,借鑒歐盟和我國臺灣地區推廣電子發票的經驗,成立系統性指導電子發票推廣的小組,由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指定相關部門和人員參加。指導小組負責對電子發票試點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各有關部委的相關進度安排,制定各項重大決策,著重推進電子發票國家標準制定、電子發票統一平臺建設和電子發票市場準入三大方面的工作。
三是加大配套措施扶持投入,提升企業積極性。推廣電子發票,大型企業有強烈意愿,也有能力去改造自身開票系統。但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采用電子發票,要自行改造原有系統會有困難??赏茝V分別管理的方式,對于用票量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企業,由企業自建企業端開票系統。對于用票量不大、信息化程度一般的廣大中小企業,由稅務機關免費提供客戶端軟件給企業使用。對于開票量很少、信息化程度很低的小微企業,可以免費登錄稅務機關的開票網站進行開票。同時,建議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為中小企業改造系統減輕負擔。
四是加強各地電子發票平臺的互聯互通。目前各地試點尚在進行之中,全國性的電子發票平臺的建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面對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不可操之過急,全國各省的電子發票平臺不一定要統一但一定要互聯,再在此基礎上先行設立區域性的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臺,逐步建設覆蓋全國、統一標準的電子發票系統,實現全國的互聯互通。需要注意的是,在公權力介入的過程中,具體的電子發票開票系統的建設和推廣應充分放權市場。以適度的市場競爭促進市場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平臺運營商的充分競爭也能更好地推動中國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