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這將給傳統制造行業帶來一場智慧革命。對于傳統電纜制造行業而言,尋找一條嫁接智慧思維的方法,是當務之急。
在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中國制造2025》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電力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10大領域為重點發展方向。電力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10大領域為重點發展方向。傳統電纜制造企業如何嫁接新的智慧化思維?
“工業4.0”、“互聯網+”等智慧制造發展計劃在世界多國展開,作為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最高階段,智慧制造是我國制造業技術與應用的巨大挑戰,也是制造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為了搶占先進制造技術制高點的突破口,我國電纜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智慧制造。
作為行業的領軍企業,遠東智慧能源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先人一步。通過與IBM、Oracle等國際IT巨頭戰略合作,打造智慧信息平臺項目,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兩化融合深度應用,全面提升組織、流程、系統、數據、人才、設備、工藝、物流等各個方面。
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現場工人們不斷刷新生產數據,生產線設備及自動感知檢測裝置,他們手持智能終端及時掃碼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傳送的產品信息,專賣店、中心庫房等業務一線實時變換傳送的庫存、物流信息,廠長、總經理桌前顯示屏上實時顯示的訂單、計劃、生產、質量全景信息等。
電纜工廠生產實現智慧制造了,那電纜產品能否實現智慧化呢?雖然業內還沒有一個對智慧電纜的明確的定義,但業內人士對智慧電纜的發展方向做了預測。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壓所副所長趙健康認為,相比普通電纜產品,智能電網對線路的要求有自診斷、自恢復的功能,需要電纜企業不斷創新,開發一些自診斷的電纜產品。
“目前在超高壓電纜里敷設一些光纖光纜,通過光纖光纜可以檢測它的局放,檢測它的溫度,這相當于有了一定的感知作用,這些就是智能電纜。”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佩云說。
此外,還有專家說,導線能否通過表面的顏色了解輸送容量,能夠有感溫功能,在不同的溫度下顏色顯示能夠不一樣。如導線輸送1000安倍以上,超過輸送能力,導線的顏色從白色變成其他顏色,如果能實現這個將對線路的運行帶來很大的幫助。又比如絕緣,在放電的情況下有自恢復功能,通過其他材料的添加,能夠把缺陷恢復。希望企業努力能夠發開出這樣的產品,這也會對企業的升級換代和創新起到很大作用。
《中國制造2025》將給傳統制造行業帶來一場智慧革命,對于傳統電纜制造行業而言,要依靠科技創新,與信息技術、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不僅生產要實現智慧化,電纜產品也要向智慧化升級。才能搶占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謀求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