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廣西“兩會”期間,廣西人大代表、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曾光安出席了會議,并應邀做客人民網廣西頻道接受專訪。本報整理轉載如下:
人民網:隨著“柳工造”品牌在世界上的打響,“柳工文化”也更廣泛地傳播。請曾董事長為網友們解說一下,“柳工文化”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
曾光安:“柳工文化”是柳工57年歷史文化的積淀,也是柳工未來事業的高度概括。柳工文化擁有它自身的特點:
開放性的文化。柳工愿景是成為工程機械行業世界級企業,我們的業務、員工、客戶等都要來自全球。柳工文化的開放性可以追朔到創建時期——柳工的創始人來自全國各地,多地人才匯聚到柳州。從歷史角度和未來的國際化角度看,都決定了柳工開放性的文化。
專注的,長期有激情的和堅韌毅力的文化。我們的使命是“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卓越的工程機械產品和服務”。我們始終堅持在工程機械領域為我們的客戶提供良好的產品和服務。這就使得柳工的全體員工和經理人員,必須專注于工程機械的技術、營銷、服務,以及方方面面。
以客戶為導向。“客戶導向”是柳工核心價值觀的一方面。客戶始終放在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重要位置,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關注人的發展。一切企業最終的目的就是發展人,都要把人的價值發覺出來。“以人為本”也是柳工核心價值觀的一方面。我們希望所有員工,以及與柳工相關的所有員工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支撐公司的業務和發展,同時為社會創造價值。
始終抱著合作的態度來開展業務。“合作創造價值”是柳工和全體員工要堅守的信條。柳工面向全球開拓業務,需要以積極開放的態度,合作開展廣泛卓越的服務。
始終關注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柳工核心價值觀有“品質成就未來”這一條。柳工從廣西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全球,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且富有挑戰的過程。柳工文化是陪伴和推動柳工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
人民網:2008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柳工集團仍然保持了平穩發展的良好勢頭。這跟“柳工文化”是分不開的,特別是2002年“奮戰899”這一場攻堅戰,奠定了柳工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先地位。請您跟網友們回顧、分享一下這個輝煌的歷史性事件。
曾光安:2002年,柳工的制造體系是典型的國有企業制造體系,主要表現在市場反應較慢和生產效率較低。2002年4月份,當時市場需求爆炸式增長,公司發起“月產899臺”的運動。當時我們最高月產能是300臺,公司領導層在中高級經理會上提出4月要奮戰899臺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不可思議,覺得領導瘋了。但是,全公司上下經過深刻剖析和科學研究,傾全力改善和協調各方面資源,最終實現了月產899臺。
“奮戰899”徹底地改變了柳工傳統的生產模式,也讓柳工人深刻地認識到了柳工潛在的動力和變革的決心。通過這件事,柳工開始了比較大幅度的變革,生產計劃體系、物流體系、生產技術、員工效率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899”及之后幾年的不斷改進,我們從年產約3000臺裝載機,到月產最高達到了6000臺,各零部件的產能同步增長。“899”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我們的資產利潤水平,為柳工打開了變革的新通道。
人民網記者:您覺得今年廣西“兩會”和以往有什么不同?陳武主席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您覺得對柳工集團來說最大的利好是什么?
曾光安:陳武主席的報告言簡意賅,可以看出廣西經濟發展前景非常光明,也可以看出去年廣西發展的主要指標大多優于全國水平。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廣西經濟的后發優勢充分體現出來了。廣西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港口建設,以及其他投資,這些都可以為柳工的工程機械產品提供很好的市場。
從陳武主席的報告里,我們看到了一些未來的新氣象,以及國家戰略帶來的新機遇。比如:對于海上絲綢之路,作為站在東盟最前面的廣西,是最大的受益者,為柳工提供了很多機遇。不管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是陸上絲綢之路,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基本上覆蓋了所有國家,沿路上都有柳工的合作伙伴。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的發展,必將帶來大量的新的市場機會,使得廣西和柳工的經濟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驅動改善廣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會改善柳工在中國和全球的競爭力。
在生態經濟方面,報告花了大量的筆墨進行闡述。全國特別是沿海地區處于工業、重化工業發展的后期,很多地區的企業產能過剩。廣西過去因為工業發展較慢,現在處于工業發展的中期,工業企業產能過剩沒這么嚴重,為廣西下一步的發展帶來了好機遇。廣西的生態,在全國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比較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是最強的社會經濟競爭力。我們也可以看到,廣西的發展速度,始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一種后發的優勢。
在陳武主席的報告里面,深刻地闡述了廣西的產業發展道路,工業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講得非常到位。這些產業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創新驅動發展,為未來廣西這三個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報告對于民生與社會的發展方面,也用了很多的筆墨來闡述,表達了政府對廣西人民的關愛,對發展廣西的責任。
所有實現廣西歷史性的戰略目標,政府主要通過變革驅動經濟發展,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受益的。因為當社會的經濟、人文、生態等方面,處在一個相對和諧,又具有活力的狀態時,那么企業也能受益。整個報告簡潔明了地闡述了廣西未來的發展方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人民網記者:去年11月,自治區國資委任命廣西柳工集團新一屆董事,您就任柳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您也表示,未來柳工國際化的領導層,將帶領公司攀登到更高的高度。那么未來幾年,柳工集團有什么樣的發展規劃?
曾光安:柳工集團是一個裝備制造業企業,愿景是“成為值得尊敬的裝備制造業世界級企業”。現階段與這個愿景還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
目前,柳工集團擁有工程機械產品,也有其他機械產品,基本上廣西的機械產品,都是柳工在制造。工程機械產品發展相對早一點,所以工程機械產品的國際化程度也相對較高。其他的產品如柳工歐維姆公司的預應力、空壓機等,也要走國際化道路,進一步提高在國內和國際的競爭力,使它們也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在零部件體系方面,我們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核心零部件體系,比如我們通過與康明斯合資生產發動機,為我們的產品提供技術領先、質量一流的動力;與德國采埃孚公司合資生產的傳動部件,也是世界一流品質的產品;另外還有其他零部件合作,確保零部件技術與主機技術同步發展。
在生產服務方面,我們在后市場、融資租賃、再制造等業務領域,不斷創新和學習,在中國行業內達到了領先水平。我們要將這些業務拓展到全球,為全球的客戶服務。柳工始終圍繞著機械產品這個核心工作,打造整個價值鏈。
未來的挑戰,一方面來自市場,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另一方面來自國有體制。國有體制在某種程度上對企業的發展、創新、效率、科學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阻礙。我們要在國有企業改革大背景下,通過變革,改善企業的體制,夠消除企業發展路上的障礙。
我們作為世界級企業,不局限在廣西,在中國、海外的很多領域,都不斷加大投入,使柳工真正成為扁平化的國際化企業。在人才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是柳工最大的挑戰。柳工坐落于廣西,與發達地區、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對人才的吸引方面,存在著巨大的障礙,如何去吸納和吸收全球行業中的優秀人才加盟柳工,是未來的關鍵一點。
柳工未來的重點在于產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在過去幾年內,我們在研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柳工是國內少數徹底擺脫了過去“模仿創新”的模式,真正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的企業。我們的研發隊伍,包括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波蘭、巴西等全球的研發人才,以及國內重點院校的博士、碩士等,總共有1200多人。這些研發人員,使用柳工國際一流的研發流程和研發平臺,可以高效率、高品質地完成研發工作。去年,我們在預應力領域獲得了中國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廣西的歷史上也是非常少有的,柳工集團也是第一次獲得中國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前獲得過二等獎。這些都充分說明柳工在技術領域不斷投入,創新和完善研發流程、體系,有機結合外部技術資源,推進技術發展。
在管理方面,我們也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信心。柳工在過去十幾年,通過一系列的變革,整體運營體系基本達到國際化水平。比如研發體系、營銷體系等,采用的工具和方法,都是國際一流的,使得柳工在全球運營過程中,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環境的人,都能理解這些工具和方法。所以,柳工的國際化道路,除了市場、產品之外,核心是我們打造了一個基于國際的最佳實踐的運營系統。下一步,我們要把這個系統高效地運營起來。
總的來說,我們對柳工的未來充滿信心,雖然在新常態下,工程機械市場下滑,競爭非常激烈,但柳工原有的雄厚基礎,包括健康的財務體系、良好的品牌,以及市場網絡,為柳工奠定了基礎。我相信,未來我們不僅能夠為廣西經濟,也能為中國的民族裝備制造業,為中國品牌,探索出一條國際化道路。這是我們責任,也是使命。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