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已于2014年11月20日正式投運,這標志著西藏昌都地區結束了電力長期孤網運行的歷史。
據記者了解,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是繼青藏電力聯網工程之后,我國又一項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區的輸變電工程,途徑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巴塘縣和西藏昌都地區的芒康縣、察雅縣、昌都縣、八宿縣、江達縣;該工程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變電站和邦達、玉龍2座220千伏變電站;其中,500千伏線路從巴塘到昌都,長度為1009.2公里,220千伏線路從昌都分別到玉龍、邦達,長度為512公里;該工程總投資66.3億元。
國家電網方面表示,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既是藏區電網的骨干網絡,優勢西藏昌都地區和四川甘孜州南部水電外送的大通道,工程投運以后將徹底解決西藏昌都地區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區嚴重缺電的問題,對于加快西藏東部、甘孜南部、金沙江上游發展以及改善藏區民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在此之前,青藏電力聯網工程曾被稱為世界電力史上難度最大的輸變電工程,工期為3年。與青藏電力聯網工程相比,川藏電力聯網工程難度更大,這是因為該工程沒有鐵路可以依托,全長1521公里的路線全部位于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的“三江”斷裂帶上;該工程的平均海拔達到3850米,最高海拔達到4918米,整個路線經過高山峻嶺的地段超過65%,日極端溫差近60攝氏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時有發生,工程施工難度世所罕見;但該工程的實際有限工程不足8個月,提前半年就完工了。
該工程為何能在短期內完工?西南電力設計院盧懿表示,裝配式施工是減輕高原施工強度的一個創新,“在全面推行鋼結構的基礎上,我們把各個組件進行了模塊化,工廠加工,成品運輸,到現場用吊車機具組裝,大大縮減了工期和勞動強度。”
該工程還采用了一些“高大上”的高科技產品,比如,在五跨金沙江上應用八旋翼飛行器,這些高科技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施工時間。
除了解決當前的用電難題以外,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未來也將成為當地水電開發等清潔能源的輸送通道。
公開資料顯示,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地區水電資源非常豐富,其中甘孜州的水電資源占到四川省水電資源的34.4%,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可達到4130萬千瓦,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但目前的開發僅為550萬千瓦。
目前,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以及玉曲河多個梯級電站正在開發,隨著后續電站的投產,昌都電網“豐余枯缺”特點將更加凸顯,而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將徹底解決電力外送問題。
國家電網方面表示,該工程對優化電網結構,提高供電可靠性,滿足今后昌都地區豐富水電資源開發外送需要,加快昌都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增強西南清潔能源并網消納能力,實現區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綠色工程”“環保工程”。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