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黨[2014]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黨委,部內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切實提高教育依法治理的理念與水平,現通知如下:
一、 深刻認識全會的重大意義,統一思想,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貢獻力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明確提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勾畫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深入系統地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和重大任務,深刻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對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明確要求。全會的召開,是黨中央深刻把握社情、國情、世情,根據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要性和規律性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治國理政進入法治化新境界。貫徹全會精神、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對于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統一思想,深化對依法治國重要意義和實現路徑的認識,將《決定》要求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當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核心要求。要重點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決定》,深刻把握全會的精神實質。要認真學習領會《決定》的新論斷,深刻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會議主題,牢牢把握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和基本原則。要認真學習領會《決定》的新觀點,深刻認識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深刻認識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意義。要認真學習領會《決定》對推進依法治國提出的重大任務和系統部署。要通過學習宣傳,把全會的精神和重大意義講清、說透,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凝聚最大共識;把廣大干部師生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的決策部署上來,提高大局意識、改革意識和責任意識,形成行動自覺,把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貫徹好、落實好,扎實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教育領域法治化進程,使教育改革發展呈現新局面,將全會精神落到實處。
二、結合教育工作實踐,狠抓落實,加快形成全面依法治教的新局面
全會立足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總體目標,強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教育直接關系千家萬戶,教育治理方式與學校管理水平、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密切相關,是落實全會精神的重要領域。全會精神對實現教育的依法治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改革、促進和保障教育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切實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要求和規律特點,按照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找準著力點和薄弱環節,明確攻堅方向、堅定法治理念、突出工作重點,努力開創依法治教新局面。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要切實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將依法治教作為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發展。要制定和明確本地方、本學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舉措,深刻領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的關系,以改革精神推進教育法治,以法治方式保障教育改革。在實施政府及其教育部門簡政放權和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推進管辦評分離和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等重大改革過程中,要切實按照《決定》的要求,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推進政務公開,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要加快完善教育法律和制度規則體系。要高度重視和及時推進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立、改、廢、釋”,使教育法律和制度規則體系能夠及時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實踐的需要,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要按照《決定》要求,抓住提高規則質量的關鍵,健全各類規范性文件的起草程序,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要抓緊相關教育法律法規的起草和修訂工作,將教育重大政策措施通過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要落實合法性審查制度,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政策、章程和制度都要符合法治原則,落實法治要求,構建公平正義的教育制度環境。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要大力推進教育部門依法行政。要加快教育部門依法行政的意識與能力建設,全面提高教育系統廣大干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自覺性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要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和管辦評分離的要求,依法加快教育部門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要按照《決定》要求,系統梳理教育行政管理職權,形成行政權力清單,健全、明確依法行政的依據。要全面加強依法決策的體制機制和能力建設,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加強法制工作機構隊伍建設。要積極探索在新形勢下,依法實施教育管理和監管的方式與手段,進一步重視和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切實推進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保證行政權力的公開有序運行,保障教育法律的有效實施。要著力利用法治思維和方式,促進工作思路與方法的轉變,以法律制度建設為引領,利用各方面力量,建立系統化、符合法治要求的制度體系,切實解決教育實踐中矛盾較為突出、受到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要深入推進各級各類學校依法治校。要把依法治校作為學校內部治理的核心價值與要求,作為評價學校管理和辦學水平的重要內容,健全評價指標體系,將法治理念與原則要求落實在學校日常管理之中。要進一步加大依法治校工作的推進力度,重視和發揮學校章程和內部制度規范在學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環境,全面建立學校法律顧問制度,促進學校內部治理的法治化,支持學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要轉變對學校的管理方式,建立高校和中小學依法治校評價指標體系,健全監督機制和第三方評估制度,深入開展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完善學校依法辦學的保障與監督體系。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要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要將培養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面,切實加強和改善學校法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要加快中小學法治教育內容的系統化和教材的科學化建設,普遍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將法治理念培育和法律知識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要在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注重憲法教育,強化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教育,將依法治國的理念、原則作為加強和改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要充分利用社會法治教育資源,豐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運用網絡手段,加快優質法治教育資源的普及與推廣,以多種形式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積極創建校外青少年法制教育實踐基地。要切實加強教育部門、學校的普法工作,使廣大教育工作者成為知法、守法、遵法的社會楷模。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要著力推進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創新。高等學校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占領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要組織編寫和全面采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要改革培養方式,加強協同創新,堅持德育為先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切實提高法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后備人才及后備力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高等學校要與政法部門密切配合,健全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建立人員互聘計劃,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專兼職教師隊伍。
三、抓住有利時機,系統規劃,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緊緊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擺上當前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全會精神作為理論學習的中心內容,精心制訂方案,組織深入的學習討論。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要帶頭學習,學深學透。要通過宣講會、座談會以及舉辦研討班、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全會精神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果。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努力以全會精神聯系和指導教育改革實踐。
要持續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集中宣傳闡釋全會精神;要充分發揮教育領域的優勢,組織法律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專家、學者,深入宣講依法治國的理念與要求;要大力宣傳教育系統學習全會精神的體會,宣傳落實全會精神和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舉措辦法、成效經驗,增強宣傳的實效性和影響力。
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重點工作結合起來,結合教育實踐,制定出推進本地方、本學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具體目標與重點任務,確定改革的重點領域。要及早謀劃好明年工作的重大思路理念、重大政策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把貫徹落實全會精神體現到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工作指導,加強督促檢查,健全監督機制,努力全面形成依法治教的新局面。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