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權威部門的預測,今年“雙十一”大戰,有望見證中國快遞業的歷史性時刻:業務量有可能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在“雙十一”盛宴即將拉開帷幕之際,作為新經濟賴以生存的“動脈”,物流業的發展更應當站在時代潮頭,而不是在前后端都高速發展的前提下將就著成為“配角”。
商業領域自古就有“渠道為王”的說法,現代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正是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的血管。
在中國新經濟領域,目前電子商務獨占鰲頭,這一新商業模式在經濟升級轉型中持續發力、形成規模。目前僅是淘寶網上就有超過900萬家店鋪,帶動了千萬人就業,新經濟形態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給企業帶來的活力以及就業的巨大拉動力,都不容小覷。
相比之下,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和效率提升較為緩慢。物流管理體制政出多門,不利于國家對現代物流業的統一規劃和管理,造成物流網點布局、包裝標準化、配送一體化等問題很難解決。
同時,物流業本身也存在發展瓶頸。例如,目前全國公路物流企業平均每戶僅擁有貨車15輛,90%以上的運力掌握在個體運營司機手中,行業集中度僅為1.2%左右。更嚴重的是市場秩序較亂、誠信體系缺失、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益不達標等問題。即便是沿海發達地區的物流行業,有一些仍停留在傳統物流時代,效率低、浪費嚴重。
這些弊端,使物流業發展的頭已探進了新經濟大門,身子還停留在舊經濟時代。要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物流業必須通過改革迎頭趕上,這首先需要理順管理機制,出臺更高水平的行業標準。
要認定物流業的創新地位,將其納入政府產業政策和相關規劃,突出物流業“公共性”和市場競爭性雙重特征,發揮政府與企業協同推動的合力。一方面政府提供給企業更多的規劃實施條件、標準化、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另一方面企業專注平臺建設與運營、服務體系創新。政企共同推進物流網絡化運營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物流業不應該成為被拖著走的“后進生”,或者滿足于規模的“肥大”,而要順勢做強跨入新經濟大門,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強動力而非從動力,這正是它作為“流動的血液”在新經濟中應有的位置。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