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面臨巨大壓力,正尋求先進技術以破局,為此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加速向中國輸出技術,旨在從自主品牌獲得更多業務。
自主品牌:更適合的技術輸出對象
《美國汽車新聞》稱,中國自主品牌在銷量上“壓力山大”,前9月市場份額跌至37.6%,再縮水2.5個百分點,外資品牌則升至62.4%;因而自主品牌急于改進汽車產品質量,積極采用先進技術,以爭取被蠶食的市場份額。從跨國供應商視角而言,這將帶來較高的增長預期。
類似德國大陸和美國李爾等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其在華收入大部分來自于合資企業。但這些制造商巨頭高管卻紛紛表示,未來更多業務將來自中國自主品牌。
例如奇瑞、吉利和長城等自主品牌車企都特別渴求獲得先進技術,而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無法滿足需求,尤其是在最新的安全系統或節能的傳動系統技術領域。
因此,跨國零部件供應商正在中國加大投資力度,滿足日漸增長的需求。像大陸公司未來5年內將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約合61.1億人民幣);李爾則計劃到2016年年底在中國新增4家工廠,并擴建目前現有的5家工廠。
技術挑戰:自主車仍有明顯上升空間
本月在武漢全球汽車論壇上,大陸集團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冉福(Ralf Cramer)表示,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需要跨越兩大步驟才能追上跨國供應商:第一步是達到跨國供應商目前的水平,第二步是達到跨國供應商屆時的水平。其對比自主和外資供應商經驗時拋出驚人之語:“我們的經驗是他們的10倍。”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