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2014年中國日用五金行業會議和行業研討會上,來自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的嘉賓、專家學者和國內部分知名五金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話技術革新、談品牌打造、論企業發展,為我國五金刀剪行業如何直面困難與挑戰獻言獻策。
又是一屆刀博會。在“中國刀剪之都”陽江,一場刀剪盛會正與你相約。
在昨日舉行的2014年中國日用五金行業會議和行業研討會上,來自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的嘉賓、專家學者和國內部分知名五金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話技術革新、談品牌打造、論企業發展,為我國五金刀剪行業如何直面困難與挑戰獻言獻策。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陽江的刀剪企業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產品范圍已經從刀剪擴展到了廚房炊具等。”張東立說,在這次展會上,參觀者將會切實感受到這一變化。
張東立說,今年以來,五金行業仍然面臨著比較多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的勢頭還是比較疲軟乏力,特別是出口企業會感受到市場需求不是很旺,從最近我們得到的反饋信息來看,經濟在緩慢復蘇之中,但很難和危機前的市場狀況相比。”從國內市場來看,內需也并不旺盛。企業日子不好過,但要適應市場,既然沒有辦法改變,那就要主動去適應急劇變化和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新形勢。
張東立建議,最根本的就是企業要從自身做起,堅持“打基礎、練內功”,提高自身實力。“過去的這些年,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后,可以明顯看到行業內部呈現兩極分化趨勢,有實力,重視研發設計、新產品開發、品牌建設、渠道建立和營銷的企業,不管是出口還是內銷都是越來越好。”
雖然目前行業整體面臨的危機讓不少企業覺得遭遇了困難,但張東立從這一危機中看到了生機。“其實這一輪金融危機,給我們行業帶來了很多啟示。無論形勢好壞,真正能立得住腳、持續發展的企業,一定是重視基礎建設、研發設計創新、質量和營銷的,這樣的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張東立說,要想笑對危機,企業一定要轉變觀念,在“打基礎、練內功”上下功夫。“要有積極的心態、正確的理念,這樣我們的行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和進步。”
鄭州永通特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平:做優中國刀具需要更優質原料
作為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特鋼企業,永通很清楚高質量的鋼材對生產高端刀具的重要性。“選料是基礎,鋼材沒選好后面即使做再多的工,產品品質也不會太高。”王平說,中國的刀具能否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關鍵就在于選材,永通要做那個提供最優質原料的廠家之一。
經過兩年多試驗研究,永通已經能夠做出品質非常好的鋼材,“你在國外能買到的,我們能保證可以用相對低的價錢在永通買到”。目前永通生產的鋼材廣泛用于冶金、橋梁、石化、造船、汽車等行業,在業界享有良好聲譽。王平認為,陽江刀剪產業每年創造數額巨大的產值,但稱得上世界級水平的產品所占比例仍然比較小。他拿擁有900多年造刀歷史的德國小城索林根與陽江作對比,認為索林根勝在選材和設計上面。“雙立人”牌刀具來自索林根,他們選用的都是品質非常高的原料,加上精湛的工藝,因此索林根基本上成了優質刀具的代名詞。
王平說,上世紀80年代德國友人贈送了他一套特殊的索林根刀具,“與其說是工具倒不如說是藝術品。”選材的考究,讓索林根在基礎上就站在了制高點。對于陽江來說,能不能沖擊這些世界品牌甚至超過他們,從選材上便可一窺端倪。“選最優質的材料,才有可能做出最精湛的刀具。”王平說,如果只滿足于生產一般的日用刀具,那么陽江的五金刀剪產業可能很難再上新臺階。
如何生產高端刀具?王平認為,一是選料,選不好材料,雜質超標的產品一旦參與標準苛嚴的歐洲市場競爭,極有可能被淘汰。二是冶煉,高品質刀具所使用的鋼材無不是鍛造鋼。“連軋鋼和鍛造鋼的區別,就像機軋面條和手工面條一樣。”三是形象設計,刀具好使但不美觀也不行。
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積回:“中國第一刀”品牌秘訣是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生命力長青的秘訣,只有積極創新才能樹立品牌。”李積回以陽江十八子集團從原來小作坊式的工廠發展到現在擁有8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為例,指出十八子之所以能打造“中國第一刀”品牌,源于三十多年來堅持自主創新。
李積回說,企業要發展成品牌,需要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陽江十八子的創新工作主要從刀具文化、技術、旅游飲食配套經營、營銷渠道、管理、經營者文化諸多方面進行全面創新。李積回表示,技術創新一直是企業的發展之寶,為使企業得到發展,十八子集團已進行了五次脈絡清晰的科技創新改革。
陽江小刀作為“陽江三寶”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李積回介紹說,為深入挖掘刀具文化,企業專門進行陽江小刀歷史研究,將這段歷史前推至公元557年。“公司獨創工業旅游的營銷模式,力求打響陽江十八子集團工業旅游示范品牌。”在打造刀具品牌之外,公司還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以企業文化為基礎,把地方旅業文化、飲食文化、刀剪文化融為一體,豐滿企業的品牌內涵,使“文化和創新成為十八子的雙核心競爭力”。目前,企業正利用“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及“音樂館”兩個項目提升企業文化走向新的高度。
李積回表示,傳統五金刀剪行業的創新,貴在堅持。在企業創新中,基層工人很重要。“企業的組織架構必須有一個有利于工人創新的平臺,重視技術改造,每個技術改造就是創新的基礎。”李積回說,對五金刀剪行業而言,創新是創建名牌、打造品牌的有力武器,只有注重自主創新,才能建立高品格的企業品牌形象。
廣東永光刀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良勇:創新是企業高速發展驅動器
林良勇認為,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創新不僅是國家的任務,同時也是企業的責任。企業創新技術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決定著企業的成長路徑,決定著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強弱,決定著企業對經濟貢獻的大小。
“對于企業來說,自主創新有多重路徑,引進先進技術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林良勇說,在這一基礎上,通過吸收、轉化引進技術,從而開發新技術,最終實現自主創新,走出一條“引進、吸收、轉化、開發、創新”之路。“企業一旦能夠在核心技術上創新,不僅能夠獲得競爭優勢,更能夠占領市場,提升自身的行業地位”,最終方可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
林良勇指出,要想創新,建立科研開發體系十分必要,以企業為主體,再結合科研機構,就可以建立科研開發體系促進不斷創新。“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利潤、動機和市場支配著企業的一舉一動,企業制定生產戰略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重點開發研究需求量大、需求緊迫、開發周期短并且投資少、收益高的項目。”林良勇說,符合這些要求的創新技術,將成為支持企業高速發展的驅動器。只有真正從消費者利益和需求出發的創新技術,才能使企業具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企業來說,當下面臨的困境同時也是機遇。”林良勇認為,困境當中常常蘊含機遇,企業應積極把握,迎接挑戰,將創新最終轉化為企業快速發展的動力、競爭力,才能掌握市場主動權。深刻理解創新的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主動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是林良勇為五金企業開出的藥方。
浙江南龍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崇毅:創新孕育出企業核心競爭力
什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為什么能從創新中提升競爭力?許崇毅以“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主題,闡述創新才是企業永恒進步的源泉。
一個企業想要永葆強勁的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創新。“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源于產品,而產品的發展關鍵靠創新,產品創新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許崇毅認為,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五金刀剪行業也應該依托創新實現產業轉型,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許崇毅通過分析具體案例提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五個創新,即研發創新、設備創新、技術創新、銷售創新和管理創新。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研發創新,研發創新涵蓋生產新的材料、產品,摸索新的工藝、系統和服務等方面。“現在的多數企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產品核心競爭力低。”許崇毅表示,研發創新自己的產品從而打響自己的品牌,逐漸從制造轉向創造是五金行業的必然出路。
“落后的臥式機床需要3個人同時操作,費時費力,而現在1個人可以同時操控3臺先進的立式機床,生產效率提高了5倍,產品精度更高、質量更好。”許崇毅通過分析實例說,設備創新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技術創新是提高產品質量的保障。而銷售創新,包括直銷、尋求代理銷售、網絡銷售和電視購物等方面,爭取打通低、中、高端市場,實現銷售渠道多樣化。許崇毅認為,企業創新還有很重要的一環是管理創新,要調整優化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要素,圍繞資源優化配置進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