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格改革仍需進一步理順定價機制,建議培養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真實反映市場價格,并在國內建立和培養成品油期貨交易所。” 中海油總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孫大陸在日前舉辦的“2014年(第四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暨年度榜樣企業發布會”上說。
孫大陸認為,能源體制實際上最主要的是市場化。他表示,能源體制從1998年開始到目前經過了幾輪大的調整,1998年改革伴隨著中石油、中石化兩個公司的重大調整,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易一體化,當時是把原油價格定價機制一步實現市場化定價,原油價格在1998年改革以后就與中海油一樣,原油市場化機制因此也較為健全。
孫大陸介紹說:“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順應改革開放的形勢,中海油成立時國家開了一個“小灶”。這個“小灶”開得非常好,原油和天然氣的銷售定價參考國際市場,實行市場化原則,因此中海油的原油和天然氣定價不受國家政府指導定價的約束,有比較好的發展平臺,這個平臺也支持了中海油從一開始就非常關注質量和效益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30年的發展,形成了主業突出、上下游產業比較完整、國內國外協同發展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實現了較好的發展。”
縱觀大局,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掛靠國際原油價格,但我國煉油企業的原油來源,一部分是進口原油,一部分則是國產原油。新定價機制的短板就在于難以反映國內原油的供給和價格情況。即目前,國內成品油的價格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走高或者走低,而國內市場成品油批發價格,則主要受到國內市場的供需情況影響。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有利有弊,從有利方面說,它抑制了投機行為,價格能做到及時調整,這對煉廠是有利的,但是由于今年國內需求不佳,而成品油定價機制更多是考慮到原油成本,對國內市場供需面未能考慮周全。
孫大陸認為,成品油價格改革仍有深化的空間。成品油價格機制較為復雜,從最早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價格,到參考原油定價;從過去一個月一調整一次到10個工作日一調;從過去允許企業上下5%的幅度、8%的上下調動幅度,到4%的調動幅度和沒有幅度限制。應該說目前政府部門對零售批發價格機制做了比較有效的探索,近兩年基本上沒有油品短缺的問題,除了目前產能相對過剩以外,這都歸功于價格機制不斷完善的結果。
但是改革至今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今年油價已做12次調整,8次下調,4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按照國家發改委的公式調降約五六百塊錢,但市場已經下調了八九百塊錢甚至更高,這說明政府的指導價格機制已經滯后于市場水平真正的反應。
十一屆三中全會報告中關于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第十個問題就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因此下一步改革的是如何理順成品油機制方向。”孫大陸說。
孫大陸表示,關于如何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促進改革,首先建議通過建立信息機構來準確及時地反映真實的市場價格。比如,過去原油價格定價方面,新加坡的普氏PLATTS起到很好的價格標桿的作用,實際來講,在國內有諸多家能源機構,如新華能源、安迅思、卓創資訊等。數據顯示,這些機構公布的價格似乎比國家發改委定價式更能反映市場實際價格水平,因此建議國家培養獨立的信息機構,旨在能夠準確反映市場的成交價格,用此價格標準衡量生產定價、批發定價、零售市場的定價或許更為準確。
其次建議在國內考慮建立和培養成品油期貨交易所。國內除了國有的六、七家企業外,還有許多地方煉油企業,需求客戶數量龐大,如中石化加油站3萬多座、中石油加油站2萬多座,社會其他企業還有4萬多加油站,生產商和消費商已可以比較好地建立期貨市場機制。
孫大陸認為,國內原油期貨交易話題火熱,但要實現穩健快速發展還任重道遠,因為原油的供應商和消費者比較少、受到國家層面的政策制約比較多;而成品油條件相對成熟,期貨交易所有很好的功能就是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能更準確地反映供需方的真實情況。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