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顧泉雄老人,來自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退休后與老伴一起花光了幾十萬元的積蓄,踏遍全國30個省市70多個縣市,為那些看不上電影的人放映紅色電影和紀錄片,感動了無數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
同樣來自上海市市西中學的中學生代表團,在一次赴國外參加世界頭腦奧林匹克比賽時,發現主辦方提供的世界地圖中將我國部分海洋領土標繪錯誤,學生們拒絕參賽,直到主辦方提供的地圖準確無誤。
今年夏秋征兵,上海有1萬多名適齡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其中六成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創歷年之最。
教育生動,行動自覺。上海緊跟時代發展構建全民國防教育系統工程,國防意識已在上海市民的頭腦中深深扎根。
調動全社會熱情,形成全民性熱潮——大國防教育格局突顯優勢
大國防觀,是全民參與和支持國防的新型國防觀。上海的國防教育,正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不斷探索和推進的。
黨的十八大后,“強國夢”“強軍夢”在上海市民中引起熱烈反響。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國防教育機構都十分關注回答這樣的問題: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同時應建立什么樣的國防觀?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怎樣強化國防意識?
“要構建符合特大城市特點的國防教育新格局。”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
怎么構建?
黨委、政府、軍事單位合力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怎樣符合大城市特點?
立足上海實際,創新教育模式。
以集約求高效,組織“基地化”培訓鍛煉。通過集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于一體的教育模式,加大集中培訓和鍛煉力度。上海建立了全國最大的青少年國防教育訓練基地“東方綠舟”,每年承訓近10萬名青少年學生。目前,上海共有1600多個國防教育基地遍布全市城鄉,其中市級國防教育基地44個,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7個,每年接受國防教育學習參觀人數達440余萬人次。
以經常求落實,實施“常態化”教育實踐。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高中階段實施“5+5”國防教育模式,5天在“東方綠舟”進行系統國防教育,5天在校學習國防基本常識;高校軍事理論課列為學生必修課,開設率達100%。在企事業單位,國防教育要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街道、社區,國防教育是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的常態化任務。
以融入求普及,開展“社會化”宣傳引導。召開全市國防教育社會化建設推進會,制定出臺《加強國防教育社會化建設的意見》,每個社區、街道和鄉鎮建立國防教育領導小組,每個社區居委、村委會依托社工隊伍建立國防教育聯絡員,全市成立了18支國防教育志愿服務隊。
如今的上海,已經擁有國防教育講師團35個,兼職講師600余人,先后在高校及社區街道宣講國防教育達20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達數百萬之多。
借助多樣化資源,構建新平臺載體——走進市民心中才是教育真諦
國防教育只有融入市民生活、走進市民心中,才能落地生根。
上海的國防教育,尤其重視利用歷史傳統、互聯網絡、軍事實踐和熱心國防教育人士等豐富多樣的城市資源,架起國防觀念進入頭腦和民心的橋梁。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全國第一家國防教育專業性網站——“全民國防教育網”創立了;全國第一家青少年國防教育網絡學校——“國防主題樂園”開張了;全國第一家領導干部國防教育網上教學課程——上海“干部在線學習城”開訓了……
在全市規模最大的社會教育公益性平臺“東方講壇”上,自2008年以來已經舉辦國防教育講座400多場,直接聽眾達30多萬人次。
今年,在“八一三”淞滬抗戰紀念日前夕,在上海外灘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大廈的巨型光幕墻上不停滾動閃現著“勿忘國恥”字樣,讓很多市民和游客在外灘邊駐足、仰望、沉思——歷史之痛,責任之重,上海這座曾經飽經滄桑的城市,始終不忘用紅色歷史和區域資源搭建平臺,教育引導干部群眾: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今天的上海。
上海警備區政委朱生嶺介紹,近年來,上海還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媒體傳播品牌和國防文化產品。
上海廣播電視臺長年開設“防務新時空”“沙場”等欄目,報紙雜志開設“軍界瞭望”“國防天地”專版,攝制或聯合出品了《辛亥革命》《建國大業》等30多部軍事題材電影和電視劇。
“‘從軍’時間雖然短暫,但我真正把身心交給了軍營,回去后我就報名參軍。”去年8月,上海市教委、團市委從全市20萬青少年中選拔50名學生組成“國防教育訓練營”奔赴舟山某海島體驗當兵生活,四天三夜的守島體驗讓學生們感受深切。
記者從上海市國防教育辦公室了解到,“十一五”期間,上海積極開展國防教育“十百千萬”活動,讓超過10萬人次處以上領導干部、120余萬社會群眾和近千萬人次的青少年學生走進軍營,接受軍訓和國防教育。
緊貼城市化進程,健全制度性措施——讓國防教育始終充滿活力
迅猛的城市化進程,讓大上海變得更大,也讓國防教育的滲透力、普及力和可持續性,面臨許多挑戰。
打造富有特色的國防文化產品,就是廣受好評的一招。2012年,由社會捐款650萬元,在被譽為中華第一街的南京路上建起“好八連”雕塑廣場,成為上海人心中又一國防文化新地標。
開展國防文化活動,能夠吸引群眾參與。上海鼓勵雙擁藝術團和駐軍各文藝團體參加“天天演”廣場演出680余場次,組織舉辦“我的父輩”“人民軍隊中的上海兵”大型征文活動等,都引發了市民的踴躍參與。
創編豐富的國防教育教材和書籍,有利于普遍性教育。上海組織力量編寫《國防教育高級研究班系列教程》《青少年國防教育叢書》等國防教育書籍下發基層。
全民國防教育是一項大規模社會化實踐,法制保障尤其重要。今年7月,上海市人大組織50多名人大代表、20多名專家,對市級國防教育職能部門、各區縣、大中小學、街道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等59個單位國防教育工作情況展開了監督執法調研。
新形勢下的國防教育需要理論創新推動,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共同創建成立了上海國防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該研究中心發布了上海近代幾次大規模國防宣傳動員及其歷史經驗等5個研究課題,面向社會公開招標。
軍民融合是國防建設大趨勢,也是大國防觀的新理念。去年,上海市將82個國防動員規劃全部納入上海市“十二五”規劃;今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警備區聯合出臺《關于推動上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將百余個國防需求納入新一輪城市發展規劃;今年6月,上海市制定出臺《高校征兵工作實施辦法》,一系列優待政策讓越來越多的高素質青年走進軍營。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