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手術臺上靜候機器人醫生來“主刀”,一雙巧手動作靈敏、分毫不差,而此時,真正的醫生正舒服地坐在操控臺前,一會兒推動手柄、一會兒按動按鈕地指揮整臺手術。
其實這樣人機合一的醫療場景并不遙遠,美國外科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在全球有2000多臺,而在國內,由妙手機器人科技集團和天津大學合作研發的“妙手S”機器人也在投入臨床,今年以來已為多位患者進行了手術。
“醫療機器人需求明確,又有足夠高的競爭門檻,我十分看好。”北極光創投投資副總裁蔡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機器人正在向醫療、物流服務領域滲透,已不僅應用在工業制造領域,而服務機器人在2B之外還可以擴展到2C,一旦在消費領域有突破性的應用,市場潛力瞬間被點燃。
服務機器人崛起
機器人市場最先由制造業的改造升級帶動。
近年來,“機器人換人”的風暴席卷浙江、廣東、江蘇等制造業發達地區,龐大的需求讓中國毫無懸念地在去年登上了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寶座,把分列二、三名的日本和美國遠遠甩在身后,但細究本土品牌在國內所占的市場份額,卻是令人尷尬的5%。了解到,目前很多國內機器人企業只是作為下游的系統集成商,先采購國外的機器人,然后再給客戶進行相應的方案設計的改造模式,難怪業內感慨,機器人換人主要還是用國外的機器人來換。
蔡偉一直關注機器人行業,他對南都記者坦言,工業機器人市場確實足夠大,但說到投資,V C們普遍熱情不高,因為集成的機器人企業,這幾年雖然發展比較快,但非常分散,而且以小公司居多,能做到兩三千萬的規模已屬不錯,上億就接近天花板了;而對于本土企業,要想在核心零部件自給自足、徹底擺脫對國外的依賴,恐怕還需要等待較長時間。
日本M ujin機器人公司科技集團創始人之一劉歡則從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趨勢的角度對南都記者分析,這一市場的發展空間已經從硬件過渡到軟件,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關注點還停留在硬件層面,實際這塊在國外其實已經很成熟了,很多核心零部件不但做得好,而且成本很低。
相比工業機器人已相對形成穩固的市場格局,仍處于一片藍海的服務機器人開始嶄露頭角。何謂服務機器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給出了初步定義,不涉及生產的醫療、農用、軍事等專業服務領域,以及家庭和個人使用場景,都是它的領地。正因為其細分產品類別遠大于工業機器人,業內分析指出,無論是在細分行業的獨立研發,還是涉及到通用模塊化設計,任何一個領域的突破,可能都意味著有數十億的市場空間。
上市公司新松機器人已經在不斷豐富產品線,從工業機器人擴展到服務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等;而尚處于創業起步階段的妙手機器人,更是一開始就發力服務機器人、涉足醫療、家用、科教等領域。對此,長期研究服務機器人的廣州博斯特智能科技創始人陳黃祥分析,如今國內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力量仍然比較分散,而且大多是小團隊運作,缺乏資金和客源,他計劃搭建一個整合服務機器人資源的互聯網平臺,然后幫它們對接銷售渠道和風投。
手術機器人“租賃化”
但服務機器人涉及的細分行業如此之多,在起步階段怎么破?
妙手機器人科技集團創始人謝明對妙手機器人的定位十分明確,把醫療機器人尤其是手術機器人作為主攻方向。他從企業競爭的角度考量:微創外科應用的機器人無疑是最復雜的,如果團隊迎難而上并率先取得突破,那將能很好地活下來。而環顧手術機器人的市場環境,只有美國的達芬奇機器人一枝獨秀,但在中國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在他看來,這并不是因為國內的醫院對此需求量不大,相反地,據他所知國內有400多家醫院在排隊申請采購,但國家對進口手術機器人有一定限制,這樣一來,本土自主研發的產品算是有機會。
不過,研發手術機器人可不是筆小投入,而且從臨床試驗到真正投入市場,要等上好幾年。但謝明一點也不擔心資金的問題,因為妙手機器人并不是只靠手術機器人一條腿走路,旗下還有分別做工業機器人和倉儲機器人的子公司,而后面這兩塊業務已經市場化,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訂單來源。更重要的是,這些子公司也用不著花一分錢投資,憑借這20多年來在學界和業界的積累,完全可以用自己高含金量的技術,換當地投資人的市場和資金。“曾有好幾家風投找過我們,但我覺得在現有模式下沒有太多資金需求。”他表示。
手術機器人推向市場后,預計售價是不菲的。謝明分析,首先得明確目標患者,那些對價格不敏感而希望通過高科技減少手術痛苦、盡快愈合的高端病人,會最先接受手術機器人,相應地,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會是妙手機器人的首選渠道;在商業模式上,大醫院都不差錢,直接銷售不成問題,但往后如果把市場擴展到普通醫院的話,增加一種租賃方式供選擇也未嘗不可。
對此,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杜志江對南都記者指出,租賃模式在醫療設備行業早就存在了;另外,南都記者了解到很多醫院用的生化分析儀,設備本身很便宜,甚至是免費贈送的,但后續通過試劑來回收成本并且盈利,這些經驗都是未來醫療機器人可以借鑒的地方。
物流機器人“潛力股”
醫院里不僅需要解放醫生、護士時間的醫療機器人,自個兒搭電梯運輸醫療物資的“機器人速遞員”是另一道風景線。有的往病區送藥品,有的給檢驗科送樣本,背后是中央控制系統的調度和數據交換。
這是物流機器人在醫院場景下的應用,實際上,無論是在特殊的生產車間和倉庫內,還是在一般的事業單位辦公樓或校園圖書館里,乃至日常的快遞送貨,哪里需要“運輸工”,哪里就可能有它的用武之地,蔡偉認為,這是專業服務機器人當中的又一大“潛力股”。
不過,適用范圍廣不等于都容易落地。最近被上市公司東方精工以5000萬元入股的嘉騰機器人,是國內最早一批探索物流機器人行業的公司,聯合創始人及營銷副總裁陳洪波對南都記者坦言,目前物流機器人最主要的客源還是來自于生產制造企業,他們已經有意識地引進機械手提高效率,現在補充“腳”的部分———A G V移動機器人,解決生產車間里同樣繁重的物流運輸。
汽車、家電、電子是嘉騰機器人瞄準的三大潛在客戶。不同于一般的A G V廠家按硬件來銷售,嘉騰機器人的做法是根據客戶實際需求提供一整套物流解決方案,硬件、軟件全包括在里面。
“一次性投入那么大一筆錢,客戶最關心的是投資回報比,多久能收回成本。”陳洪波表示,考慮到客戶在資金上的顧慮,他正在設想借鑒工業機器人的租賃模式,但在一個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不好把硬件拆分出租,相比之下,把軟件拎出來出租似乎更加可行。“對于客戶來說,控制軟件確實不便宜,在部分解決方案里,可能比硬件還貴。”他說,以后可能會把軟件放到云端,若需要使用按月支付費用就行,以此獲得更多客戶的青睞。
蔡偉認可租賃模式在專業服務機器人上的嘗試,他告訴南都記者,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之所以能成為機器人王國,跟租賃業務的繁榮不無關系,當地甚至還成立了機器人租賃基金,這些有益嘗試都值得國內企業效仿。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