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9月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中國的確在研究“十三五”時期是否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計劃。一年多前,21世紀經濟報道曾援引相關官員的類似提法。
解振華也透露,中國專家也在論證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出現時間。盡管伴隨著經濟增長,碳排放總量會隨著增加,但是如果采取了積極措施,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跟碳排放脫鉤的情況。
中國準備要對能源的消費總量、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控制。“但是,現在我們正在論證,正在做方案,準備采取措施。”他說。
2015年巴黎氣候會議將涉及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協議。今年9月2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將在紐約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將以習近平主席特使身份率團與會。
據介紹,張高麗將介紹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我們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行動,和取得的顯著的成效,并表達對新的協議,中國的立場。其中會在相應的原則上宣布中國在峰值上的一些考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多名權威專家,他們均表示中國“十三五”可能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的計劃意義重大。原因是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峰還需要十多年,可能在2030年前后。提前實施總量控制,可能會有壓力。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十三五”進行碳排放總量控制的確有可能。因為碳排放主力煤炭消費峰值有望更早到來。
“煤炭的需求現在已經在下降,煤炭峰值大概在下一個五年規劃末到來,二氧化碳排放中煤炭占比最大,再把新的能源算進入,整個碳排放的總量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他說。
中國煤炭研究網的數據顯示,1-8月全國煤炭產量累計完成251810萬噸,同比下降1.44%;銷量累計完成239795萬噸,同比減少3956萬噸,下降1.62%。這是多年來首次出現煤炭產銷下降。不過這是否意味煤炭消費的峰值到來,仍待觀察。
“十三五”或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
中國準備在“十三五”時期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其實早已出現了征兆。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6月23日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行“一掛雙控”措施,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對高耗能產業和過剩產業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其他產業按先進能效標準實行強約束。
同時制定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煤改電”、“煤改氣”替代改造。
國家能源局啟動“十三五”規劃重大目標和任務的重要研究內容,就包含了“十三五”及中長期能源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及對策措施項目。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指出,中國已經實施了能源總量控制,下一步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問題不大。
在能源總量控制方面,分解到各個省份有不同的指標,中國如果下一步在碳排放方面做得好的話,碳排放的峰值可以在2025年前來到。
“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的話,產業結構要加快調整,工業要發展的話,也主要是能發展高端領域的了,北京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姜克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如果在“十三五”實施上述碳排放總量計劃,將有望比目前的碳排放強度更進一步。
9月17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批復》(國函〔2014〕126號)規定,中國在2020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和13億立方米的目標。
截止到2013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個強度指標,已經比2005年下降了28.5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2013年已經達到了9.8%,森林蓄積量已經提前完成13億立方米的任務,達到了20億立方米。
解振華指出,截止到2013年,減排的進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是7.4%, 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了5%,超出4%的目標。單位GDP能耗原來計劃下降3.9%,實際下降4.2%,。1-9月份,單位GDP的能耗將下降4.2%,碳強度還會保持在下降5%左右的水平。
“今年的預期目標肯定能夠實現。如果按照這么一個力度來實施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十二五"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解振華說。
但是他也指出,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控制仍在論證,正在做方案,準備采取措施。“何時能夠在中國開始采取這個措施,還要經過進一步的論證之后,才能出臺這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才能夠實施。”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高級顧問楊富強認為,即使中國在2025-2030年碳排放總量出現峰值,那么中國是十三五時期,即2016-2020年,如果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也可以,“這只是設定一個數字,類似十二五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但是能源總量并未達到負值。”他說。
煤炭需求率先變為負值
中國如果“十三五”實施碳排放總量減少計劃,則意味著中國可能被各國認為承擔了更多責任。
此前,不少發達國家對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國的情況一直在說三道四,這些國家稱“中國只有碳排放強度減排計劃,沒有總量調控”。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認為,如果現在中國提出對碳排放進行總量控制,表明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減排承擔責任有誠意。“中國還只是發展中國家,但是表現出大國風范,這有利于2015年巴黎氣候會議上各國達成2020年的碳排放削減協議。”
中國敢提出碳排放總量計劃,是因為中國的碳排放總量峰值可能會提前到來。這個峰值,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國務院高層有望在近期表述立場。
中國碳排放峰值提前到來的信號正在出現,即中國煤炭需求增速可能變成負數。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錚指出,中國碳排放峰值可能在2030年前后,由于我國煤炭排放占據碳排放的比重,因此煤炭消費總量達到峰值后,有助于碳排放總量提前達到峰值。
“中國在努力的情況下,可以提前實現煤炭總量的峰值,然后碳排放總量也會下降。”
中國煤炭研究網的數據顯示,1-8月全國煤炭產、銷累計完成251810萬噸、239795萬噸,分別同比下降1.44%、1.62%。這是多年來首次出現煤炭產銷下降。目前煤炭燃燒碳排放占全國總碳排放比例為6成左右,煤炭產銷下降,可能意味說煤炭消費峰值正在提前到來。
林伯強認為,在霧霾治理的前提下,現在節能減排會比較容易。今后要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促進減排,比如碳交易、排放權交易、碳稅等。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十二五時期全國已經實施了能源總量控制措施,2015年能源總量是40億噸標煤,用電量6.15萬億千瓦時。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在2013年印發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各個省已經獲得了分解指標。其中山東分到 3.44億噸標準煤,河北是2.76噸標準煤,廣東是2.63億噸標準煤。上述各省能源消費總量的考核已經在進行中。2013年的考核結果是,全國僅僅新疆因新上項目多、新增能耗大等原因為“未完成”等級。
解振華指出,如果采取了積極措施,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跟碳排放脫鉤的情況。
能源安全不應當只是保證能源的供給,而且要提供綠色、低碳的能源。在這一點上,中國正在積極做這方面的工作。
在開發這些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煤炭可能還會有一個合理的增長。“但是,我們要盡可能的減少它的總量,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政策,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現在可能在開發的過程中要逐步加以解決。”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錚則提醒,煤炭消費總量減少時,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未必下降,中國應該加快節能技術和節能管理的進步,這樣使得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總量盡快下降。某些國家強調用能源標準來提升節能技術,中國也應該這么做。
因為經濟增長和人民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為此要盡快非碳能源利用,其中沿海核電可以加快,光伏發電也可以加快。
“煤炭實施總量控制時,一些煤炭產量、產業比重大的省份,比如山西、內蒙古等地可能要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很多產業需要煤炭做原料。這個問題要考慮。”王錚說。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