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安,男,漢族,1962生,1983年畢業于新疆大學,研究生學歷,教授。2007年至今任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先后擔任兵團八師石河子市中學校長、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示范學校校長等職。主持過兵團級、廳局級多項課題,其中“棉籽烘干技術”項目研究獲國家專利。先后榮獲“2010中國教育管理與創新先鋒人物”、 “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杰出校長”、 “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先進實驗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在天山北麓,在“塞上江南 、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在科技文化氛圍良好的石河子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矗立著一座年輕的高職院校?——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她,曾經使一代軍墾人為之奮斗,她,將會使代代軍墾人終身受益。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崢嶸歲月記載了當代兵團人與時俱進的奮斗足跡,見證了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輝煌的歷史、艱辛的歷程”,鑄就了“勤奮學習、開拓創新、自立自強、團結奉獻”的學院精神,“修德啟智、強能善技、求真創新、育才戍邊”的辦學理念,以及“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屯墾戍邊服務”的辦學方向。
今天,承載著厚重軍墾文化底蘊的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以其鮮明的辦學特色,獨有的品牌專業,雄厚的師資隊伍,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格局,廣闊的就業前景和優美的校園環境,成為引領兵團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示范基地。
記者:張院長您好!學院所在的石河子市是新疆兵團農八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的新興城市,開創了“石河子模式",具有鮮明的地域和兵團特色。那么,學院在示范校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哪些辦學特色?
張洪安:學院始終把自身發展與兵團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與師市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循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開設高職專業45個,中專、技工專業25個,聯合辦學成人專業35個,成為集中職、高職、成人教育、社會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初步形成以制造、交通運輸、材料能源、水利、土建、輕紡食品、電子信息、財經、旅游等專業類別為主,具有兵團大農業生產特色的專業體系,其中,灌溉與排水技術(節水方向)專業填補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空白。
軍墾精神樸實無華,是激勵師生們拼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辦學過程中,學院師生體現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彰顯了"屯墾戍邊、育才戍邊"的辦學特色。學院充分發揮兵團黨、政、軍、企合一的政治優勢,創新了具有兵團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政府主導下,共建實訓基地,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形成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學院構建了具有區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復合型人才培養和學生全程參與企業實際工作項目為特點。根據氣候特點,結合兵團大農業生產實際,按制造、銷售、企業作業的季節性要求,構建了"候鳥式"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崗位工作過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使學生掌握多種技能與知識,并不斷深化,構建了"兩輪復合"式人才培養模式。遵循教育教學及生產規律,按不同學習內容、技能要求和教育目標,實施認知學習、理解掌握、內化應用的"三輪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依托校企合作平臺,校企雙方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創建了"企業全程參與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記者:學院集中職、高職、成人教育、社會培訓于一體,在校內就能實現中高職銜接,搭建職業教育人才發展的立交橋,在這方面您有什么體會?
張洪安: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學校多層次發展的優勢,對學生職業生涯特別有幫助。學生入校以后,規劃很清晰,上了技工,上了中專,就規劃上大專,大專上完以后,有對口的塔里木大學等本科。我們是自學考試的主考院校,學生還可以通過自學考試取得學歷證書,學院提供這樣一個通道,方案也是按照實踐教學安排的。對學校來講,中高職、技工,成人教育、社會培訓于一體,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有限的資源能發揮很多作用。比如說成人教育不允許全日制班,都是業余班,不單純為社會培訓,實訓基地能用上,技能鑒定也用上了。
我們的人才培養主要由三種方式,訂單、定向和委托。在中高職體系里基本沒有做訂單,是定向瞄準某個產業、行業,比如說紡織、制造行業等。針對行業來做,產業鏈長,合作的企業多,學生發展的平臺要廣闊一點。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就不像訂單培養那么容易,要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平臺,我們有一個觀點,就是學校一定要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打牢,這樣的話,學生到更寬的平臺上,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起來,很快就可以適應新的崗位,新的要求。
委托培養我們也做了一點,行業委托我們培養和培養,比如說,石河子紡織行業委托培養在職人員,以中高職和成人教育等方式,培養一批高級技工,工種等級定位在高級技工,學歷層次根據學生是高中起點,還是初中起點。比如我們與眾和集團簽訂了訂單,委托的培養協議,針對高中畢業未升學的學生,再發點專業共同招生培養。參加全國普通成人高考,然后再制定培養方法,以工學交替的形式,把這批孩子穩定住了,體現了社會責任,效果非常好,眾和打算和我們共建一個實實在在的專業學院。
記者:學院的人才培養層次比較多,在校內就形成了一個體系,您覺得不同層次在整個職教體系中應該如何定位培養目標?
張洪安:對大多數的中職學生而言,定位可能還是在操作的基礎層面,就是提高操作的技能,部分學生也要給他們提供一個上升的平臺。對高職學生來講,在水平、層次上對中職有引領作用,要解決生產當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定位應該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是遇到疑難問題,能帶領團隊解決,提供解決方案、設計,等等。應用型本科可能在設計層面,研究生就是頂層的一些考慮,在研發方面。
記者:您剛才說,咱們學院的突出特色是“育才戍邊”,這種特色是如何體現的呢?
張洪安:我們的辦學理念更多的要體現軍墾精神,育才戍邊,這是我們辦學理念的重要體現。邊疆要想長治久安,除了區域經濟發展之外,還要為區域的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人才支撐,因為兵團的重要職能,除了生產大軍、建設大軍之外,還有銅墻鐵壁和中流砥柱。“育才戍邊”主要體現在“百團千連”方面,我們和團場合作,和很多團場簽了協議,學生到團場,到邊遠的縣市,到兵團企業去就業。到團場去看一看,感受馬上就不一樣。在所有教學活動中都要體現這一點,學生參加鄉下活動都在團場進行,進行“職場體驗式”的實習。招生最多的年份,有全國17個省區的學生,新疆學生占的比例最大,內地最多25%,這對兵團人力資源結構和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記者:學院構建了區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您能不能舉些例子具體說明一下?
張洪安:我們根據專業的不同,季節的不同,和生產企業的性質來確定人才培養模式。比如農業機械應用技術專業,是季節性的,候鳥式的,什么意思呢?這個專業名稱除了有應用技術以外,還有農業機械裝備,所以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季節性安排的。我給你舉個例子,春季是農機的作業季節,學生就去犁地、播種,這個過程完成以后,回來上理論課。秋季是收獲季節,采棉花,收玉米,收葵花,收小麥,學生也參與其中。到了冬季,學生到制造企業的農業技術服務部門去,為農業機械裝備進行檢修。這樣,從生產作業到檢修的過程全部有了。每一年的側重點不同,然后交替進行。熱能動力專業更有特點,是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采暖期,學生就下企業了,所有的課程在企業完成,采暖期結束,設備檢修完成,學生回來上理論課,這樣交替進行。在新疆廣匯公司,早上先上課,然后到崗位上去,一個采暖期結束,好多課程教學完成了,有些是老師上,有些是企業技術人員上,第三年頂崗實習的時候,很多學生就留下了。
記者:學院示范院校建設以專業建設為龍頭,堅持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那么,學院后續發展有什么規劃呢?
張洪安:如果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高職院校就不一定具備開設一些專業的條件,可以考慮與政府、科研單位和行業企業充分合作,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我們有地緣優勢,臨近高校、科研單位和開發區的上市公司,學院對門就是石河子大學,不遠處還有兵團農墾科學院。學院建校歷史短,積淀還不深厚,在科研上還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大企業,最近幾年學院申報的科技項目,都是和他們合作,通過這種合作方式打造團隊能力。
后續的重點工作,主要是專業結構調整,組建職教集團,以及二期工程建設。這些完全由政府投入不太現實,我們考慮通過土地置換、外國政府貸款、社會資金以及招商引資等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
我們開始沒有組建職業教育集團,而是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會。希望在這個基礎上成立一個政府主導下的區域型職教集團,政府有關部門和開發區也加人,集團下成立5~6個專業委員會。這對學院的發展、資源平臺的搭建、基地建設和產學研合作,可能都很有利。
我們計劃利用毗鄰國道的區位優勢,在二期規劃用地建設實訓廠房,然后招商引資,前提是企業要和學校共同承擔學生實習實訓和師資培養的任務。這樣,實習實訓在學校就可以完成,教學團隊也將打造出來,學校不用考慮生產設備投人和產品銷路,教學成本降下來了,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招工問題也可以解決,組織生產也很便利,為石河子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比如說,學院對面是石河子溫州國際商城,如果通過招商引資建一個配送中心,學校物流專業建設就會有很好的發展。還比如說建4S店,搞設施農業等。調整專業結構,我們主要考慮了設施農業、農業機械裝備、物流這三個專業。對于其他專業來說,這也可以提供職場體驗的環境。通過這種合作,真正達成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記者:目前,大家普遍強調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時候忽略了學生的職業發展,有些學校折中了一下,同時強調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緊貼地方經濟發展,您覺得這兩者之間,應該怎樣去平衡?
張洪安:我覺得在人才培養設計和課程體系構建上,要更多地注重三個能力,即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最重要的支撐是課程體系,比方說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不管是哪種課程類型,課程體系的構建要體現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職業教育不能僅僅簡單地強調技能,更多地要強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比如說基礎課程、通用課程等。再一個不能簡單強調某一個行業的技能,而是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通用能力。我們強調核心課程也好,基礎課程也好,專業課程也好,這些課程的主線就是能力,突出能力本位。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習能力,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所以,除了能力本位、技術提升,我們在辦學理念中提出"啟智",要講智慧學習,能力提升。
記者:您有中職學校、高職院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工作經歷,對職業教育認識深刻,您覺得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哪些問題,您有什么建議?
張洪安:從國家層面來講,職業院校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區域產業布局和人口規模,適度控制高職院校的數量,擴大規模效益,這是第一。第二,地方舉辦的院校,特別是西部地區的,面臨著生存問題,中央財政專項建設經費,地方難以配套,建設任務難以完成,同時很多院校也面臨生源問題。第三個問題,我建議要加大西部地區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建設,特別是高職。基礎能力建設有很多內容,比如說基礎設施、隊伍培訓培養、學生資助體系等。第四,是否可以考慮在高職示范院校試點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這對高職院校是一個向上的動力。意思就是說,高職院校有專科專業,也可以有本科專業。在新疆兵團,只有八師(石河子市)教育體系是完整的,所以我們學校希望辦幾個試點本科專業,把學生上升的通道打通。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