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產業駛入快車道。昨日,商報記者從重慶服務貿易(外包)協會跨境電子商務分會了解到,短短一年,全市跨境電商商務企業已經超過20家。受此影響,今年上半年,“飛”往重慶的入境快件數量迅速攀長,同比增長1.4倍。
來渝快件數量翻倍
“重慶批準成為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以來,短短一年,跨境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投資熱點。”昨日,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分會負責人告訴商報記者,到目前為止,本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數量已達到20余家。
據了解,這其中包括本周上線亮相的“世紀購”這一類“新兵”,也包括卓益網、愛購保稅、大龍網等搶先入駐的企業。記者從重慶海關了解到,截至7月中旬,重慶海關驗放進口清單3326票,其中涉稅清單1160票,主要商品為食品、紡織品及其制成品、廚房用具、奶粉等,主要進口國為意大利和馬耳他等地。
此外,還驗放了出口清單3033票,貨值27.86萬元,主要商品為女式圍巾、竹炭促睡眠眼罩、自行車警告燈、紡織男女拖鞋等,主要出口國為巴西、印度、俄羅斯美國等。
逐漸攀升的交易量,直接帶動物流的增長。據重慶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上半年重慶共檢疫查驗入境快件2358批,36.38萬件,貨值3.22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132.29%、141.53%和186%。
實際上,依托“渝新歐”鐵路大通道作用,重慶跨境電商的壯大帶來了政策的關注。商報記者從渝北區區委了解到,渝北區正依托航空物流園,引進國內知名物流企業設立航空快遞運轉中心和區域性分撥中心,“我們將打造國際快件集散中心,到2020年年快件處理量達到8000萬件。”
渝企紛紛加碼物流
深圳怡亞通(002183,股吧)是一家上市公司,就在前不久這家公司在重慶西永設立分公司,并以之為其西部片區總部投資運營主體。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重慶分公司包含三塊,除了跨境貿易平臺和生活超市總部外,還將打造物流倉儲中心和結算中心,“我們預計到2017年,實現50億元的銷售額。”
重慶物流協會秘書長焦飛對商報記者表示,物流快遞在跨境貿易電商化進程中正扮演重要角色。他認為,物流成本、效率及可到達性,大幅影響跨境電商的消費體驗,此外跨境電商的資金流控制對物流信息的依賴性更強。他坦言,跨境電商涉及的大部分產品都是比較高端的食品、化妝品等,這種高端物流處理量的爆發,將為本土的倉儲、分揀、包裝等企業帶來很多機會。
商報記者從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分會了解到,目前分會正在空港保稅港區內建設一個6000平方米的倉儲和一個可提供年10萬件分揀能力的分揀系統,最快今年將投入使用,先期實現年銷1000萬美元的跨境交易量。
跨境電商版圖未定
日前,亞馬遜宣布涉入國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重慶工商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沈紅兵表示,除去亞馬遜、沃爾瑪1號店,國內還涌現了諸如我買網、京東、阿里、唯品會等一波電商正加速爭奪“跨境電子商務”這塊肥肉。
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此前京東開辟了“海外購”頻道;阿里方面則推出了“天貓國際”網站;唯品會也正試水海淘業務,各路電商紛紛在化妝品、家居、服裝等領域切入海外購物市場。
“與此同時,受目前國內零售行業不景氣影響,不少傳統零售企業或百貨企業也紛紛將轉型目光瞄上了跨境電子商務這塊蛋糕。”沈紅兵認為,對消費者而言,未來海外購買變得更為方便,選擇更廣;但對于涉足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而言,除了在物流配套方面下足功夫,在整個產業鏈條上諸如海外倉的建設、買手選擇和管理、商品描述語言的轉換、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等各個細節,仍要花費更多的精力與財力。
沈紅兵表示,以渠道為例,不少涉足跨境電子商務的平臺或企業,大多采用通過經銷商或者國內分銷商分銷的渠道,而并非直接從國外工廠或者產地采購,無法保證貨源;企業在海外招聘或派駐的“買手”,管理不完善,消費者購得的商品真假無法保證等問題都需要不斷完善。
影響
跨境電商引航“大物流時代”
白瑪斯德是首個外地入渝的跨境電商吃螃蟹者。該公司物流負責人陳孟昀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慶在跨境電商政策方面具有先行優勢,但是由于居于內地,其自身存在短板,尤其是物流快遞方面,不僅物流從外國配送來的時間久,而且往往由于沒有直航要轉機,價格也會偏貴。
實際上,為了解決物流帶來的電商之痛,一些跨境電商和快遞公司聯手開始布局更為便利、快捷的海外倉儲物流。今年5月,重慶大龍網與俄速遞在俄羅斯聯合建設海外倉。大龍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外倉用傳統外貿的方式走貨到倉,售出后通過本土物流輸送,這個銷售是發生在本土的,所以限制就少了,能規避一些目標市場國的貿易壁壘。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坦言,海外倉雖好,但并非完美,這只適合庫存周轉快的熱銷單品,否則容易壓貨。同時,對賣家在供應鏈管理、庫存管控、動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過,對于快遞行業而言,跨境電商所引發的“大物流時代”,正在督促更多快遞公司變革。
商報記者從順豐了解到,在涉足航空、電商、便利店之后,順豐日前開辦了一家名為“SFbuy”的網站,主要試水“跨境寄遞+海淘”業務。此外,民營快遞巨頭申通在美國洛杉磯的公司近日正式掛牌,通過招收美國當地的加盟商,開辟美國專線等國際業務,將國內的運營模式向外輸出。
而經過過去幾年的資本積累和外部投資的一些民營快遞巨頭,也開始動起了“上天”的主意。繼順豐速運、中國郵政組建貨運航空公司后,圓通快遞也向民航局遞交了申請書,希望籌建自己的貨運航空公司。
此外,圓通新聞負責人王娟對商報記者表示,圓通昨日與臺灣統一速達海簽署了兩岸跨境速遞業務合作協議,正式試水臺灣快件。
縱深
物流企業轉型良機
價格戰將變服務戰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61.6%,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6.6%,收入增速遠低于業務量增速。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國快遞業平均利潤只有3%~5%。
重慶物流協會秘書長焦飛表示,近年來人工成本、運輸成本都在不斷上漲,但是快遞價格卻在向下走,目前不少快遞價格低于成本價,快遞企業正面臨微利化、無利化、虧損化的趨勢,“價格戰持續打下去也會加速行業洗牌,倒逼企業轉型,堅持到最后的企業將完成從價格競爭向服務質量競爭的轉型。”
相比已經趨于確立穩定地位的境內電子商務,增長更為迅猛的國內跨境電子商務的版圖尚未完成,被不同行業諸多企業看作是利益藍海,其中目前國內處于低端競爭的快遞行業更是如此。”重慶工商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沈紅兵認為,鑒于跨境物流網絡建設存在較高壁壘,物流資產、對接第三方物流的能力等均不易輕易復制,這種高端物流方式具有良好的盈利模式,這將促使一大批陷于價格戰的物流企業努力轉型。
沈紅兵表示,快遞規模擴大的同時,更多的是在考驗一個快遞公司在信息技術、包裹管理、客戶服務以及運輸運營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快遞企業需清楚地認識到網購市場規模很大,但又有不同的市場細分,企業需有所側重地開拓和提供服務。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真正決定物流服務水平差異的,是一套完善的跨境物流整體解決方案,尤其是“最后一公里”,要做好在配送端和客服端的服務。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