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技術讓一個普通人能和以往遙不可及的公眾人物互動,或者能在全人類范圍內尋找一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這并沒有讓人變得孤獨,而是讓人覺得有無限的可能發生,希望自己作為微小的社會細胞與人類群體同呼吸。不過,隨著人工智能走進普通人生活和進一步深入應用,或許就是科技讓人類更孤獨的開始。
“為什么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與技術在一起,卻吝嗇把時間分給現實生活中的人?為什么我們對科技期待更多,對朋友卻不能彼此更親密?”有人這樣慨嘆。
科技是不是讓人類更孤獨了?回答“是”的人可以列舉出一大堆例子來。社交網絡依賴癥、微信依賴癥……智能手機、社交網絡工具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們“面對面不相識”,車站、機場到處都是“低頭族”;朋友聚會吃飯,沒有人交談,挨著坐的人對同一道菜的點評都在微信朋友圈上交互。從傳統的人際交往來說,人們的確因為疏離而顯得孤獨了。
但否定科技讓人類變孤獨的人,觀點也很鮮明:更多意義上,是“孤獨”導致人們玩手機,而不是玩手機導致“孤獨”。一項經常被提及的研究是關于社交網站臉譜網(Facebook),“社交網絡不會讓人們感到更孤單。相反,頻繁地更新臉譜網會減少孤獨,因為更新狀態勤快的人會感到自己和朋友們聯結在一起。”當然,還有一種“中間派”觀點,認為“人文咳嗽”,不能讓“技術吃藥”。關于科技讓人類陷入更孤獨狀態的擔心不必要,因為科技只是工具,會帶來什么結果完全取決于人怎么用它。
科技的確改變了人與人交流的方式,更快、更廣、更容易袒露內心喜怒哀樂。但所謂的孤獨只是表象,與其說是人們因為使用網絡和社交工具而忽視了身邊的朋友,不如說是人天生具有彼此交流、擴大社交的欲望,追求自己理想的社交關系。因此,當技術讓一個普通人能和以往遙不可及的公眾人物互動,或者能在全人類范圍內尋找一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并沒有讓人變得孤獨,而是讓人覺得有無限的可能發生,希望自己這個微小的社會細胞與人類群體同呼吸。
可以看到,在本質上,無論是微信、微博、圖片分享,或是具備社交功能的手機應用,目前的社交網絡工具仍然停留在探索和拓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不過,隨著人工智能走進普通人生活和進一步深入應用,也許,科技讓人類更孤獨,將不再是一個偽命題。
微軟剛剛發布的手機上的個人智能助理,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讓人變得更孤獨的案例。作為安裝在微軟Windows Phone 8.1系統上的應用,這個叫做“小娜”(Cortana)的智能手機“機器人”,被設計成為人最親密的智能助理。“她”可以和人用自然的語言對話,甚至有自己的“個性”。“她”可以確認“主人”乘坐的航班是否準點,會迅速根據當前的交通狀況建議去往機場的出發時間。“她”可以幫人打開郵箱——這是一個不需擔心隱私的私人助理。手機上的應用也不需要人去點開,不管是看視頻還是瀏覽新聞或者刷微博,都可以由這個智能助理去完成操作。更能體現人工智能的是,“她”可以不斷記錄和保存人的喜好,并因此作出更好的調整。
和目前在微博上風靡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一樣,新的這款智能助理也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的發展。借助大數據的支持,這個產品通過機器學習,在奔涌著人的思想和生活痕跡的海量數據中遨游,吸收人類的“智慧”,并將這種智慧具體化為產品功能來服務人。毫無疑問,在人工智能服務人類的征程上,智能助理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
問題在于,隨著借力網絡的人工智能發展,類似手機智能助理的人類智能伴侶出現,形成的人與這種新技術工具之間的關系,迥然不同于人使用社交網絡工具是為了擴展人際關系。或者說,當人們發現自己理想化的社交關系能夠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時,即使只是一個虛擬形象,他們也會駐足。這或許才是科技讓人類變得更孤獨了,而且,就從你現在須臾不離的智能手機開始。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