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海峽兩岸經濟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割清單的公布和逐步實施,大陸機床工具企業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對企業當前及今后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ECFA對企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邀請到了目前對ECFA的影響感受頗深的企業代表來講講他們的感受,目的是讓國家相關部門有所了解,使其在今后的一些決議中充分考慮到企業的訴求。
浙江凱達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駱一峰
大陸和臺灣簽署ECFA協議,“早期收割”清單對臺灣部分數控機床進入大陸市場實施零關稅開放數控機床市場后,就我們的總體感覺,對我們的數控機床銷售產生了較大沖擊。尤其是對立式加工中心(盡管未列入“早期收割”清單)和斜床身數控車床,對平床身數控車床一塊影響相對較小。下面以我們廠家的產品為例作一簡要分析。
一、我公司產品組成
2013年1~10月份,我公司實現數控機床銷售1.41億元,普機銷售0.48億元。數控機床里面,全功能數控機床與立式加工中心及以上中高檔數控機床為0.54億元,相對于ECFA協議實施以前下降了33%,而普機銷售相對于ECFA協議實施以前略有上升。臺灣的平床身數控車床本身價格定位相對較高,對大陸同類產品銷售影響較小,我公司平床身數控車床在ECFA協議實施前后基本持平。
二、中高檔數控機床的成本組成及比較
一臺中高檔數控機床的成本組成,主要包括四大類,分別是:
⑴人工成本,包括加工成本、裝配成本及人工管理成本。
⑵鑄件、鋼件等原材料成本。
⑶采購成本,中高檔機床主要是功能部件成本。
⑷其他成本:包括土地使用成本,貨幣成本等。
下面以800mm×500mm工作臺尺寸規格型號的立式加工中心機基本配置為例做一個成本分析,我廠總成本稅前約為20萬元左右,構成如下:
1.人工成本
因為臺灣機床的生產,分工精細、協作密切,不僅在質量保證上,而且其勞動生產率是大陸的5~10倍,盡管其工時工資是大陸的4~5倍,因此人工成本不會高于大陸。另外,大陸較大規模的機床生產廠家,有的剛進行改制,有的還是國有企業,人工管理成本遠高于臺企。況且人工成本占整臺機床成本的比例極小,機床越高檔,所占比例越小。我廠800 mm×500 mm工作臺尺寸的立式加工中心機床人工成本僅為17800元,約占總成本9%,還包括了設備折舊費。
2.鑄鋼件等原材料成本
由于油價、鋼件等原材料價格大陸與國際接軌,臺灣地區與大陸已基本接近,有的比大陸還低,比如鋼材等。鑄件大陸出口到臺灣地區,價格一般是8~9千元/噸,大陸采購也在8千元/噸左右,故這一塊成本也基本持平。我廠上述機型此成本僅為30500元左右,約占總成本15.3%,機床檔次越高,此比例也是會下降。
3.采購成本
中高檔數控機床的采購成本主要集中在功能部件的采購成本上,功能部件中數控系統來自日本或德國,臺企采購比大陸采購要便宜20%~30%,如友嘉采購發那科系統就比我廠便宜20個百分點。線軌、絲杠、刀庫、主軸等基本采用臺灣品牌,采購成本差價更大。我公司上述加工中心除原材料外,采購成本共計138000元。其中23000元為國內采購,有些還是臺資品牌,另高達115000元需向臺灣或日本采購,占總成本57.5%。
4.其他成本
資金占用成本,由于臺企生產效率高,單機生產周期短,資金占用成本低。大陸現在的土地使用費也不比臺灣低。稅率也無優惠。此項成本大約在1萬元左右,約占總成本的5%。
現在的競爭態勢是,大陸廠家大打價格戰,上述加工中心機床市場價格下降至23萬甚至22萬以下,以這個價格有時還競爭不過35萬左右的友嘉機床。浙江市場輪轂專用機床市場很大,但大陸45萬以下的機床競爭不過65萬以上相同配置的臺灣機床。現在對臺灣零關稅開放大陸機床市場,對大陸機床廠家的現有生產銷售造成極大沖擊,像我公司的中高檔數控機床生產銷售已下降1/3。稍有起色的功能部件廠家受打擊尤甚,高檔機床的開發因競爭力不夠會更加困難。
當然臺灣企業也有他們的弱點,主要是在內地銷售網絡不足,銷售渠道狹窄;銷售手段不靈活;售后服務不到位等。但總體上說,ECFA協議的實施,給臺灣企業增添了活力,對大陸機床生產廠在金融危機和宏觀調控后的嚴峻形勢是雪上加霜。
我用這些年我們所了解和掌握的一些情況進行說明。臺灣幾大品牌導軌在2010年之前,平均利潤在30%左右。而到了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他們的導軌價格降幅在25%以上,也就是說,利潤將降為0。到了2013年上半年,個別品牌又有一次競爭性降價,所以,基本上就沒利潤了。
經過金融風暴后,2009年、2010年的市場需求瘋狂增長,再加上ECFA的政策刺激,臺灣同行利用產業優勢,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有些企業從2010年到2013年的三年時間里產能提升了65%,這樣的擴張速度是大陸同行無法企及的。
臺灣滾動功能部件的產業已經很成熟,具體表現在:①所有配套已經成行成市。②所需的設備都為本土生產甚至是本公司收購或建一個設備生產廠,這樣設備投入成本大大降低。③毛坯原材料本土采購。這全部都體現了成本的優勢。規模成本使臺灣同行占有極大優勢。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分析,面向2011年下半年需求大幅下滑的嚴峻市場環境,加上其規模也已經大幅擴張的前提下,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必定會降價,這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無可厚非,但關鍵是能降多大的幅度問題。比如,實施ECFA之前利潤為30%,加上規模上去后會稍微降低成本的經營情況下,最多也只能降30%才能勉強維持不虧。然而ECFA實施之后,就為此提供了降30%還能有盈利的可能性了。而對于國產導軌,降了30%后,就只能是贏方平衡點了。
再對比兩地稅制:臺灣的增值稅是5%,大陸是17%;臺灣所得稅是17%,大陸是25%。大陸還有很多稅種,稅賦比臺灣重很多。
目前大部分的客戶都認為臺灣品牌會比國產的好,而價格也差不多的情況下,必定要選擇臺灣品牌。而有些更加讓人不可接受的是,即便他們用的是冒牌的臺灣產品也認為比大陸的好。我認為現在最大的困難在于大陸品牌不被認可的劣勢,加上價格上沒有優勢而造成這樣的局面。
還有一個更加可怕的事實:經過這一輪的跌價,直線導軌副在每一個用戶處都是跌價最大的一個部件,已經不是成本占比靠前的部件了,所以,哪怕國產價格比臺灣的便宜10%也沒用。
所以,我們建議:滾動功能部件行業的增值稅按8%,所得稅按15%,以此來扶持行業。可以先征后退。
此外,大陸企業自身做好產品是前提,努力逐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是方向。總之要做好艱苦奮斗的思想。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