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震蕩轉弱 銅需求增幅在5%以上
時間:2014年05月12日瀏覽:133次轉載:工業報收藏分享:
“五一”期間,上海現貨銅報價在49540元/噸~49880元/噸,成交比較淡。而在4月28日,上海現貨銅成交價格維持在50550元/噸~50700元/噸,成功向上突破47000元/噸阻力位。分析認為,上海現貨銅價格向上突破源于需求回升、現貨偏緊的事實。但隨著銅價步入相對高位,上方的壓力逐漸增大。
我國銅市供應過剩
2013年,全球銅礦產量為1800萬噸,增長6%以上,幾乎所有的大礦山都在擴張產能,2016年之前市場上供給每年將增加110萬~130萬噸,這相當于目前全球銅礦商總計產量的5%。2013年,我國銅產量大約在665萬噸,產能在900萬噸左右,預計2014年銅精礦的產量將會再創新高,全球銅供應的巨大過剩壓力仍難緩解。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金屬消費與工業化密切相關,在前工業化階段,生產率水平低,金屬消費量也較少。在工業化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早期制造業開始興起,從而帶動了工業化的發展,金屬消費量隨之逐漸增加。在后工業階段,隨著GDP進一步增加,金屬消費量開始回落。
而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人均GDP剛超過6767美元,人均年用銅量約6千克,預計2015~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大關,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我國工業化的進程仍將使我國保持著對銅的旺盛需求。
我國年均銅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40%,廣泛用于生產電腦、冰箱、汽車、管道和電纜線等,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令投資者擔憂銅消費量前景。2014年,從供需面看,預計我國銅市供應過剩14萬噸,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而2015年將過剩27.5萬噸,2016年將過剩42萬噸,2017年過剩量將大幅縮減,2018年將重現供應缺口。
英國大宗商品研究集團預測稱,未來十年,我國銅需求平均增速將從過去十年的11%大幅下滑至3.5%。
銅價將繼續承壓下跌
4月25日,我國銅現貨升水最高達1300元/噸,達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值,說明現貨市場銅十分緊張。而倫敦金屬交易所銅自3月7日起跌勢加劇,一舉跌破7000美元/噸關口,創下逾兩年以來最大跌幅,3月11日再度跌穿6500美元/噸一線。而且3月至今最低觸及6376美元/噸,為44個月以來新低點,目前仍處于6500美元/噸下方徘徊。
3月以來,銅價遭遇多重利空打壓、跌勢迅疾。其中,銅桿和線纜等銅主要下游企業開工率維持低下水平也是導致銅價下挫的主因之一。進入3月,本該是有色金屬行業消費旺季,然而據“我的有色網”調研發現,銅下游終端企業開工率不足預期,消費也依然疲弱。不僅如此,3月份我國召開的“兩會”一再強調了要加強節能環保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對于銅加工企業而言,政策面的打壓將對其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國內期貨市場則跟跌積極,滬銅主力1406合約月內最低觸及43690元/噸,甚至一度跌停,與3月末價格相比下跌超過500元/噸。“我的有色網”分析認為,融資銅債務違約憂慮、庫存高企、下游開工情況不力以及政策壓力均令近期銅價承壓。
今年,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計劃收儲銅50萬噸,國內銅現貨供應短缺只是暫時的,多數銅是暫時被鎖定在保稅區倉庫,只要銅比價修復和進口虧損縮減,這部分銅會迅速釋放。一旦國內銅現貨持續位于高位,不僅我國保稅區銅會報關進口,而且海外進口銅也將大幅攀升。2014年一季度,我國銅進口量達到133.4萬噸,同比增加37.8%。
分析人士稱,我國進口銅7成以上不是被用在電纜、住房或電器上,而是被用來融資、抵押套取銀行貸款上。但近期人民幣不斷貶值導致國際銅成本較高,進口要虧損4000元/噸,打壓了貿易商的進口動力。與此同時,銅冶煉商把銅拉入保稅區,準備出口,但受收儲傳聞提振及與消費旺季因素疊加,銅價迅速走出3月初連續大跌的陰影,國內外銅價聯袂上漲。
二季度正是銅消費的旺季,我國銅需求回升,但銅市依然是由利空面占據著主導,并且4月份公布的我國經濟數據表明國內經濟增長雖有壓力但好于市場預期,這都給了銅價支撐。但長期來看,由于我國經濟尚未走出低谷,銅價仍存下跌空間。
銅消費前景可觀
目前,我國經濟結構面臨調整,增速目標雖下調至7.5左右,用銅增速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但經濟總量仍在上升,銅消費結構也會相應出現改變,精銅消費仍將增加。據分析,2014年我國精銅消費將超過900萬噸,同比增速達到6.5%。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銅消費結構也會相應出現改變,多領域用銅存在巨大潛力,未來銅消費還可能出現二次提速。據上海有色網信息顯示,當前我國電線電纜企業的訂單情況逐步轉好,銅管企業開工率大幅攀升,汽車生產企業用銅亦出現增長。盡管現在已經進入4、5月電力、家電、汽車等銅需求主要領域的消費旺季,但長期來看,我國銅需求增長空間可能仍將有限,銅消費高速增長的盛景很難重現。
目前,我國建筑用銅雖然用量巨大,但是由于我國電氣線路設計標準低,導線市場仍遠遠不及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國香港、日本住宅的電氣線路設計容量比北京要大數倍,以用電負荷為例就是北京的3~5.5倍,這意味著未來用銅量有數倍的潛力。
同時,我國建筑用銅管偏少,對比發達國家建筑中給水、暖氣、燃氣等系統中銅管使用數量,我國建筑用銅管的潛力仍十分巨大。據悉,電力電纜普遍有15~20年的使用周期,而我國將不久步入更換周期,因此帶來的銅消費前景可觀。展望后市,我國政策保底預期加強,國內基本面的壓力暫時緩解,預計銅需求增幅仍在5%以上。
特別是每年4~5月銅市消費比較強勁,預計下游將積極買貨,需求將逐步回暖,將對銅價形成較大支撐。然而,銅價短期反彈仍未扭轉中長期的空頭趨勢,上方48000元/噸強阻力位仍難突破,5~6月銅價行情仍不容樂觀,后期逐步振蕩轉弱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