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耕時。在田里,農民扛著鋤頭、趕牛拉犁的景象已很少見了,更多的農民選擇農機從事農業生產。隨著農機化的快速推進,機械化作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然而,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農機化發展還很不均衡。
根據國際發展經驗,當農機化水平達到40%時,農機化就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去年我國農業機械綜合利用水平達到59%,可以說已經進入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通道。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機化發展水平還很低。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還處于比較粗放的規模擴張階段,59%的農機化水平僅是以種植業作為考量范圍,如果綜合考慮農業的各個領域,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會更大。
我國各地農機化發展非常不平衡,糧食領域的機械化水平較高,棉花、大豆、畜牧等機械化水平低;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高,施肥、噴藥、烘干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低;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丘陵山區則較低。這些不平衡不僅制約了農機產業甚至一些地區現代農業的發展,而且制約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造成這種局面有我國農機制造水平低,不能適時提供農業生產需要的裝備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國農機化發展過分重視糧食生產機械化,農業裝備制造也基本集中在糧食生產機械上。因此,要全面均衡推進農機化發展。
我國農機化已經進入加快發展、質量提升、結構改善的轉型發展的階段。現在農機化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代農業對農機的更高需求與農機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這一矛盾制約著我國農機化的轉型升級。解決這一問題,除了要加大農機科技創新力度,生產出更好滿足現代農業需求的高端農機產品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農機科技推廣力度,打通農機科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使農機科技新成果盡快轉化為對農民有用的新產品,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加強農機科技推廣力度,就要轉變農機科技推廣方式。要由原來推廣技術單一的裝備向推廣服務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技術裝備轉變;要由原來向種植業推廣為主轉變為向養殖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等各個領域全面推廣;要由原來單純推廣農機技術向實現農機技術與工程技術相融合轉變,推動農機技術的集成配套;要實現農業科技推廣主體的多元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農機部門與科研院所、生產企業、合作社、中介組織等市場主體相結合的推廣體制機制。
隨著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實現,農機將會完全取代人力畜力,農業耕作將成為一項體面快樂的工作。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