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宇宙、浩瀚太空中,一顆由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測繪衛星正用它敏銳的雙眼注視著地球,連續穩定高效地執行著測繪和資源勘察任務。這個不倦又敬業的守望者就是資源三號衛星,也是我國首顆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作為我國綜合精度最高、觀測能力最強的遙感測繪衛星,自2012年1月9日成功發射入軌的那一刻起,便掀開了我國遙感衛星測繪領域的新篇章。時至今日,它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在軌零故障完美運行兩周年。
2014年1月9日,值資源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并在軌無故障穩定運行兩周年之際,讓我們悉心回顧衛星研制的艱辛和那些令人感動、讓人振奮的激情歲月。
為了能用上“國貨”
2012年1月11日,第一軌資源三號衛星清晰的影像數據傳回地面,這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衛星立體測繪的新時代,對我國民用測繪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前,我國獲取空間地理信息長期依賴于購買國外衛星的測繪數據,由于國外衛星數據零散、數據源不穩定,難以進行系統化應用,同時耗資巨大,每年國家用于購買國外測繪數據的費用達到上億元。為此,原國防科工委于2005年根據《國防科技工業民用衛星專項科研工程研制程序》和“十一五”民用航天規劃安排,組織開展了資源三號衛星工程立項綜合論證工作。原國防科工委對衛星研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資源三號衛星系統要承擔起提升我國基礎地理信息精細觀測能力的重任,突破高分辨率、高精度、海量傳輸、長壽命等一系列重大難題,全面提升我國遙感衛星的整體水平。2008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并啟動了資源三號衛星工程建設項目。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技術抓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體部集中一切優勢資源,全力以赴,確保研制任務順利進行。在資源三號衛星項目辦“兩總”的領導下,研制團隊迎難而上,在方案階段就深入分析了影響衛星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準確抓住了測繪衛星的突出特點,開展了自上向下任務指標分解工作,確定了“立足成熟、著力改進”的整星研制工作思路。方案階段,研制團隊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其中包括高精度立體測繪相機技術、精密定軌技術、高精度姿態確定技術等。
針對每一項關鍵技術,資源三號的研制團隊做到嚴格試驗、驗證充分、技術見底。通過采用折射式低畸變準像方遠心光路設計等確保了三線陣相機在軌良好的成像質量,通過雙頻GPS天線相位中心穩定度試驗等措施保障了精密定軌精度,通過三線陣相機組合體和星敏組合體精密控溫等措施保障了整星關鍵結構穩定性。
多項關鍵技術的逐一突破,為后續的初樣、正樣研制工作掃平了道路,為確保資源三號衛星發射圓滿成功和后續穩定運行奠定了重要而堅實的基礎。
資源三號衛星拍攝的山東刁龍嘴影像數據
永不停歇的創新
創新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在突破了以六大關鍵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難關后,資源三號衛星研制隊伍又向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零故障穩定運行發起了沖鋒。
在整星研制過程中,研制人員針對延長衛星壽命和增加衛星的可靠性開展了專項研究,以設計和試驗驗證為抓手,從可靠性指標分配與預計、總體預算的符合性分析、可靠性專項驗證等三個方面開展工作,確保了衛星在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經過多少個夜以繼日的拼搏,資源三號衛星研制隊伍在創新攻關的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創造了“第一次實現我國遙感衛星多角度、多光譜綜合立體成像技術,第一次實現我國衛星遙感圖像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一次實現我國900Mbps高碼速率星地數據傳輸技術,第一次實現我國低軌遙感衛星5年設計壽命”等多個“第一”。
雖然資源三號衛星才“兩周歲”,數據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測繪、國土資源調查、交通、農業、林業、水利、環保、災害評估、城市規劃等各個領域,已向國內外各應用行業的近500家單位提供了數據產品近10萬景,總數據量達到65TB,覆蓋全球4500萬平方公里,覆蓋國土面積850萬平方公里;為國家“十二五”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測繪重點項目、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監測、海島礁等國家重大測繪任務提供超過500萬平方公里的影像數據產品;為省級基礎測繪任務提供正視全色和多光譜影像數據產品2376景,覆蓋面積超過110萬平方公里;為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提供衛星影像產品超過200萬平方公里,為農、林、水、土、城、科研等行業提供約200萬平方公里數據產品。
據了解,衛星數據極大地滿足了各行業應用的需求,在國民經濟生產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兩年間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約8億元。此外還參與了國家應急保障工作,在云南火災、黃巖島事件、蘆山縣地震等自然災害及國際突發事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