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船舶工業走過風雨彩虹路
時間:2014年01月09日瀏覽:1794次轉載:中國船舶報收藏分享:
站在2013年的歲尾,回顧這一年來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歷程,可謂“有喜也有憂”。喜的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為船舶工業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項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與措施,國際新船訂單大幅增加,我國骨干船企轉型升級初見成效。憂的是,國際船舶市場前景仍然不容樂觀,我國造船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依舊突出,產業結構調整任重而道遠。然而,在我國國民經濟企穩向好的大環境下,船舶工業的發展前景仍值得期待。
這一年,黨和政府對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早在2012年12月召開的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化解造船產能過剩矛盾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今年8月28日,習近平在視察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時又強調,我們要建成海洋強國,中國造船業今后要重點推動海洋工程產業發展。國務院于7月31日、10月15日先后印發了《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工信部于11月4日正式發布《船舶行業規范條件》。這一系列重大舉措,將對我國船舶工業健康有序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這一年,我國船企在軍工方面成績突出。其中,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建造的056型新型護衛艦首艦于2月25日正式交付,我國全年共有9艘該型護衛艦交付。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用于收購大連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和武昌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及資產、軍工軍貿裝備技術改造建設項目、軍民融合產業技術改造項目等。建設海洋強國首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而在加強海軍裝備建設方面,我國船企可以說是責無旁貸,不辱使命。
這一年,國際船舶市場出現了回暖的勢頭。據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今年前11個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突破1.2億載重噸,創出近5年來的新高。從下半年開始,新船價格也企穩回升。我國船企不但承接新船訂單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液化天然氣(LNG)船、大型集裝箱船、節能環保型船以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接單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尤其是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首次承接了18000TEU集裝箱船訂單,打破了韓國船企的壟斷;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8500車位超巴拿馬型汽車滾裝船訂單。盡管推動船市真正復蘇的因素尚未出現,但對久處困境中的船企來說,大幅增加的新船訂單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解了燃眉之急。
這一年,我國骨干船企在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中船集團公司于年初作出了推進全面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努力推動六大產業板塊聯動發展,目前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把“非船”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在國際船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取得不錯的經營業績。一些地方船企則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搶占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細分市場,形成了特色產品和品牌。雖然部分船企在轉型升級方面已取得成效,但對我國船舶工業整體而言,這只是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造船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依然存在。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展望2014,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指引下,我國船企一定能夠乘著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船舶工業由大轉強,為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