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當中國航天科工四院江北公司青年職工張杰獲得“湖北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的消息傳出,江北公司上下無不為之歡欣鼓舞。這份厚重的榮譽是張杰工作7年來“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夢的收獲。
“雖然不能像經營者那樣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但我可以成為創造價值的執行者。”這是張杰的座右銘,多年來,他猶如一名闖勁十足的“劍客”,在為公司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大放異彩。
勇往直前求知路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2006年,剛從湖北航天工業學校數控專業畢業的他,被分配到一家機電公司從事數控車工。2009年,他又到湖北航天工業學校實習工廠工作。2010年通過招聘到江北公司從事數控車工。兩次工作的變更,都源于他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我要有所作為,減輕家里的負擔。
張杰有兩個姐姐,父母都在家務農,因此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他曾經渴望像別人一樣,讀完初中考高中,再上大學。但是考慮到家里的艱辛,為早日就業,他帶著父母的期望,出來念中專。工作后,他刻苦鉆研,虛心向師傅學習,有時候為了某個加工技術難題,中午就留在車間里,吃完盒飯繼續琢磨。如一棵稚嫩的樹苗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他努力地吸收著養分。他的同事說:“那時候別人加班掙工時,張杰加班學技術。”
“學一流的技術,干一流的活兒。”這是張杰心中不變的追求。每當看到自己加工出來的零件合格后,他都會欣慰地露出微笑,有種強烈的滿足感。有一次,他在加工某型號頂蓋體時,需要鏜加工薄壁內孔,而鏜刀無法加工這一零件。在眾多老師傅都一籌莫展的情況下,他想出了倒裝鏜刀的方法,成功加工出了合格的零件。在場的老師傅連聲說道:“我太佩服你了!”張杰說:“做機加要敢想敢干,但又不能莽撞胡搞,始終要做到心中有數。”
一手刀技顯鋒芒
研磨刀具對于從事機加的人而言極其重要。張杰長期的鉆研練就了他對刀具游刃有余的把握。在熟悉材料特性的情況下,一刀下去,他能準確地知道會出什么類型的金屬屑,會車削出什么樣的效果。
2012年,在一次緊急任務中,需要在短時間內加工出上百個零件,但當時的加工技術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張杰走到機床前,看著轉動的刀具,聽著機床的聲音,眉頭緊鎖。一旁的工友們很想幫張杰一把,卻無從下手。
就在這個時候,只聽見張杰長舒一口氣,一個健步向前,關掉機床,對刀具角度稍作刃磨調整。面對大家疑惑的眼神,張杰毫不猶豫地再一次開啟機床,一刀下去,刀具車削零件的聲音十分順耳,他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就是這個刀具角度的小調整,讓隨后的加工順暢許多,這批零件得以順利交付。
今年初,某產品合格率不高,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如此大的浪費讓車間主任很發愁。張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解決這道難題。于是,他和車間幾位技術骨干共同挑起了攻堅重任。怎樣才能在加工過程中有效地避免零件變形呢?減小零件所受非均勻徑向力。一個靈感一閃而過。張杰抓住了這一“思想火花”,沿著這條思路向更深處挖掘。當天夜已深,張杰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腦海里浮現的還是加工工裝:一條線、一個面、一個圓。經過不厭其煩的探索嘗試,零件加工變形問題終于迎刃而解。
心懷感恩兩奪冠
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擇善道而行者,其道無疆也。張杰深知技能對比賽的重要性,也深知要在省級比賽上獲取名次的艱辛,但他選擇了“善道”,義無反顧。繼奪得2011年湖北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之后,2013年他再次奪取湖北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車工冠軍。
“2013年訓練期間,正值高溫天氣,他每天汗流浹背,為了提高效率、減少上廁所的次數,他不喝水,不吃飯,直到一場模擬訓練結束。”車間主任如是說。
當別人問他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誰時,他激動地說是國家技能大師閻敏和師傅石家明。閻敏經常勉勵張杰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有些東西自己絞盡腦汁想不通,別人一點就通。因此,每次實操遇到難題,張杰都與同事一起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就向閻敏和石家明請教。在他們的指導下,張杰熟練掌握了比賽必考的難點雙頭梯形螺紋加工。
有人問張杰,他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來自內心對關心和幫助過我的人的一種感恩。為了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我倍加努力。”張杰回答說。張杰把責任與感恩化作前進的動力,為自己的人生開辟出了美麗的天空。(文/李忠仕)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