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德國產學研聯合開發并已投入實際應用的超短脈沖激光工業精加工技術近日獲得德國總統高克頒發的“德國未來獎”。
獲得這一獎項的是分別完成這項技術基礎研究和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的德國耶拿大學、博世有限公司和通快激光公司的3名研究人員。耶拿大學校長迪克說,本次獲獎充分證明大學基礎研究和工業加工密切合作的優勢。
傳統的激光加工術往往會使金屬、玻璃等加工原材料受熱熔化,精度難以控制,需要費時費錢的再加工。由上述三方合作開發的超短脈沖激光精加工技術能將高能激光脈沖非常精確地導向微小的加工位置,材料受熱范圍直徑僅約10納米。高能激光脈沖能在幾飛秒或幾皮秒內(1飛秒等于千萬億分之一秒,1皮秒等于1000飛秒)將原材料迅速氣化,不留殘渣,周圍材料也不會變形受損。
研究人員說,這項技術可迅速、精確、大批量加工包括鉆石在內的各種材料,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用于加工越來越薄、硬度越來越高的手機顯示屏和人體耐受性更強的體內移植物。用這種技術加工的高精度發動機燃油噴嘴可節約燃油近20%。博世公司已用這一技術大批量加工各種精密元件并計劃開發更多新產品。
據悉,被專業評審團推薦參加今年德國未來獎角逐的還有另外兩項實用科研成果:慕尼黑大學和飛利浦公司聯合研發的類似白熾燈一樣發暖光的LED節能燈和相干激光系統公司開發的用于制造超高清電視、智能手機等顯示屏的表面材料激光加工術。
“德國未來獎”是德國應用研究的最高獎項,從1997年開始頒發,獎金額為25萬歐元。評獎尤其注重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市場潛力和創造就業崗位能力等要素,目的是鼓勵能有效促進德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科技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