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技術日新月異的現實下,即使液壓這么一門已發展多年,相對成熟的技術,也出現了很多改進改革。今天,僅僅那些直接屬于液壓范疇的技術,對個人的學習能力而言,已是無窮大,窮一生精力都學不完。因此,對一個工科大學生而言,自學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大學工程教育應該把精力轉到推動學生的自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這是遲早要轉的,只是誰先邁出這一步,誰落在后面而已。
德國亞琛工大流體技術傳動和控制研究所(IFAS)是世界上大學流體技術研究所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出人才最多的。前中科院院長路甬祥教授就是在該研究所完成博士學業的。烏爾里希教授在IFAS完成博士學業后先到一個液壓元件制造企業當研發部長,工作了9年。他感到,培養有研發能力的青年人比自己從事研發更重要,因此,放棄了自己從事研發,到大學任教,推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或稱面向問題的學習、研究型學習)。
受國內一些大學邀請,烏爾里希教授將在2014年4月來華講學,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非常重視此次講學,并由中國液氣密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海平博士積極協調、聯系,促成了此次講學。烏爾里希教授講學的題目是“現代德國大學工程學科的教和學(Moder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t German Universities)”,他除了介紹德國大學機械工程學科現代的教學法,還會講些他個人試行PBL的體會,給些具體案例,以供我們的教師參考學習。所給的例案機械工程的教師應該都能聽懂,所以,聽眾可以不限于流體動力專業。烏爾里希教授的講學使用英語,張海平博士作翻譯,約2-3個小時。對象是機械專業的教師、博士生,準備去德國留學的大學生等。
烏爾里希教授的講學將在以下大學舉行。在一些大學,張海平博士將以“從德國看中國液壓發展及人才培養的未來”為題,介紹中國液壓工業現狀、個人在德國學習工作的經歷、國外液壓研發動態。有意者請自行與相應單位聯系。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僅對本校師生)
2014-4-4(周五)烏爾里希教授講學
2014-4-5(周六)張海平博士講座
聯系人:吳帥,電郵:ws@buaa.edu.cn
2.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2014-4-8(周二)烏爾里希教授講學
2014-4-9(周三)張海平博士講座
聯系人:閆偉鵬,電郵:midnite@126.com
3. 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2014-4-11(周五)烏爾里希教授講學
2014-4-12(周六)張海平博士講座
聯系人:雷亞國教授,電郵:yaguolei@mail.xjtu.edu.cn
4. 浙江大學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4-4-14(周一)烏爾里希教授講學
聯系人:董巧梅老師,電郵:dongqiaomei@zju.edu.cn
5. 上海交通大學
2014-4-17(周四)烏爾里希教授講學
聯系人:范同瑋老師,電郵:twfan@sjtu.edu.cn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