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銳科激光成功研發國內首臺萬瓦級光纖激光器
2013年,中國首臺萬瓦光纖激光器問世,標志著中國在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研制領域進入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此項尖端技術的國家。而成功研發這款萬瓦光纖激光器的企業,正是由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參股的銳科激光。銳科激光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研發和生產企業。
這臺能發出1萬瓦激光束的國產光纖激光器,大小僅兩臺冰柜大。激光器內安裝有10組將電能轉變為光能的光纖激光器模塊,每組模塊發出的1.1千瓦激光經光纖合束后從一根光纖輸出,功率就能達到1萬瓦。在工業加工領域,萬瓦級光纖激光器在汽車制造、船舶制造、飛機制造、大型3D打印等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
銳科激光總工程師閆大鵬介紹,我國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長期依賴美國進口,一年達數千臺。而國產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研發成功,將有利于突破國外在此領域的技術壟斷與封鎖,對我國工業發展將產生巨大推動。據了解,這項技術已納入明年的國家“863計劃”。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國產萬瓦光纖激光器進一步完善后,有望在工業生產中大展身手。
二、3D打印獲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教授的“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一等獎,而此技術,正是我們所說3D打印技術的一種。
王華明教授,是中國材料科學領域的頂級專家之一。他在北航率領一個技術攻堅團隊,歷時十余年的積累,正式攻克了大型材料的“加法制造”難關,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掌握燒結金屬3維成型技術的國家。
三、武鋼集團收購德國蒂森克虜伯激光拼焊接集團
今年7月31日,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與德國蒂森克虜伯激光拼焊接集團面向全球同時公開宣布:雙方已辦理完畢所有相關政府審批手續,并正式完成交接。這標志著武鋼已全面完成對蒂森克虜伯激光拼焊業務的收購工作。
蒂森克虜伯激光拼焊接集團是激光拼焊板的發明制造商,成立于1985年,主要從事激光拼焊板產品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已經占有全球激光拼焊產品40%的市場份額。2012年9月,武鋼與蒂森克虜伯簽署了轉讓激光拼焊板公司的協議書,并成立武鋼集團國際激光拼焊有限公司,注冊地在德國杜伊斯堡。成立后的武鋼集團國際激光拼焊有限公司,將主要向汽車行業提供使用于車身系統的激光拼焊產品。
此外,武鋼集團和武漢華工激光也成立了合資公司“武鋼華工激光”,致力于推廣激光在鋼鐵冶金行業的廣泛應用。
四、迄今最快行星際激光通訊達到每秒622M
由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負責主管的“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LADEE)上搭載了一臺空間激光通信實驗載荷,名為“月球激光通訊演示”(LLCD)。這臺設備日前開始運行,向我們展示了在地球之外進行激光雙向通訊是可行的,也讓未來進行大量數據的星際激光傳輸成為可能。這項技術未來將可以讓深空探測器得以直接向地球發送立體高清視頻影像。
LLCD是美國宇航局首次開展的利用激光替代無線電波進行雙向空間通訊的試驗系統。在近日開展的實際驗證中,LLCD設備在38.5萬公里的距離上,達到了622兆每秒的下載速度,上載速度也達到每秒20兆,從而創造了行星際數據通訊的速度新紀錄。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相信這項技術未來將極大擴展地球之外星際空間的通信便利性。
五、美國艦載激光武器通過測試
今年4月美國海軍表示,已經開發出一種能夠擊毀飛機和小型船只的激光炮,并計劃在8個月內在阿拉伯灣繼續對其進行測試。
在實戰測試中,該武器已經擊落過低高度飛行的飛機,擊毀過小型船只。開發人員表示,該武器在12次射擊測試中命中率為100%,其中還包括去年8月在驅逐艦上進行的測試。艦艇的飛行甲板安裝了掩護激光器的巨型白色艙體以及驅動激光器的發電機。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將灌輸集中在目標上以及和穿越海上的水汽。若這兩個問題得到解決,激光器將開啟海軍武器的新時代。例如,艦船將能夠利用激光器作為警告信號指向入侵飛機,而不是依賴各種系統跟蹤飛機。若入侵飛機不改變航線,即可啟動激光器進行攻擊。
六、俄羅斯計劃建造世界最強激光器
俄羅斯當局正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世界上最大功率的激光裝置用于熱核反應。該設備將建于俄羅斯伏爾加河畔的Sarov鎮。該鎮以其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聞名。
預計外國科學家將會被允許使用該激光設備。該設備體積驚人,長360米,高達10層樓。該激光設備的首要任務是創造熱核反應,用于未來電能的供應。這種理論在半個世紀之前就已經有人提出過。但是,直到現在,熱核反應堆仍是一個夢想。
俄羅斯之聲的記者就為什么要建造如此大的激光系統咨詢了激光專家Sergey Garanin。以下為他的觀點:
通過這樣的激光裝置,科學家們將會更加了解高密度物質能量形成過程,例如行星核心的形成過程。因此,這些實驗對天體物理學家來說非常有用。事實上,物理學家對于物質的本質了解的仍然很少,特別是在高密度和高壓強條件下的物質“表現”。該激光裝置也將會用于其它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
七、科學家研制出緊湊型10太瓦激光器
來自波蘭科學院物化研究所激光中心和華沙大學的物理學家們近日共同研制了一種新型激光放大器。利用該放大器科學家們制造出能夠產生10太瓦功率的激光器,并且體積較小,適用于桌面設備。
該團隊科學家表示,此激光裝置能夠產生10太瓦激光脈沖,并且效率極高。激光脈沖持續時間非常短暫,以飛秒計算。科學家們有理由相信,該新型放大器的突破,對于創造出具有便攜性、低成本和高功率等特點,用來變革傳統抗癌療法的激光設備而言意義巨大。
八、歐洲新X射線激光器獲里程碑性進展
今年上半年,德國最大的科學設施建設實現了一個重要里程碑——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器的地下城市工程已經完成,地下建設已經竣工。
這個兩千米長的加速器隧道始于漢堡-巴倫菲爾德DESY園區,直通到奧斯德福伯恩。此隧道中將會建設一個為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器所使用的粒子加速器,將能夠將電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水平。接下來,這些最快的粒子會被引致所謂光子隧道中,在那里將產生X射線。
在2014年,歐洲自由電子激光器項目的主要建筑將會繼續在實驗大廳中開展建設,并將有另外三層建筑作為實驗室和辦公室。同時,DESY和歐洲自由電子激光器的員工們將會安裝基礎設施、科學儀器及工程設備。剩余的部分預計將在2015年完工,新的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器計劃將在2016年投入使用。
九、Ursula Keller被授予美國激光協會首位女性"Arthur L. Schawlow"獎
Ursula Keller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名物理學教授,她帶領著一支超快激光物理學研究團隊,同時她也是瑞士超快科學NCCR MUST項目的主管。
APS特別表彰了Alfano教授在超快激光器研究領域的先驅性貢獻,包括發現超連續光譜如何產生和新型激光器材料,以及在強散射介質脈沖傳播方面的研究成果。
十、激光核聚變首次實現能量盈余
可控核聚變實驗已經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輸出能量超出輸入能量。在今年9月底,美國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利用192束高能激光聚焦到氫燃料球上,創造高溫高壓以點燃核聚變反應。在試驗中,反應釋放出的能量超過了氫燃料球吸收的能量。
據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在“點火”過程中,工程師們直接將點火裝置的激光對準了含有氘和氚原子的燃料球,激光器隨后以接近太陽中心的溫度對原子進行加熱。國家點火裝置慣性約束聚變副主任約翰?愛德華茲表示,他們需要在一個非常可控的方式下利用激光束快速加熱(點火要求在十億分之一秒內),使目標物的最外層發生爆炸,目標物的剩余部分在強烈內爆的驅使下,內部燃料瞬間壓縮,形成沖擊波,進一步加熱中心區域的燃料,導致可持續性燃燒,進而產生巨大能量。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