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第二屆“綠色制造科技成果交流會”在合肥市稻香樓賓館隆重舉行,交流會作為年會的專題活動之一,旨在為申報“綠色制造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特別是獲獎項目提供交流展示的機會,促進應用推廣,讓“綠色制造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延伸效果進一步展現。出席會議的有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長宋天虎,綠色制造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邱城主任,評審專家代表宋永倫教授、蒼大強教授等,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綠色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劉志峰教授主持交流會。來自全國各地的企事業單位代表120余人參加了交流會。
隨著“綠色制造科學技術進步獎”連續三屆評審,該獎項在國內制造企業特別是我會的單位會員中產生了較高的影響力,在交流會正式開始前,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長宋天虎為2013年10月新入會的“江蘇蘇凈集團有限公司”和“東莞市華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兩家單位頒發了單位會員證書。
本屆交流會除了有6個獲獎項目進行報告交流,還特邀了3個大會報告。邱城主任做了“綠色制造共性技術及工藝創新進展”的報告,報告指出,隨著“綠色制造”理念的逐步普及和深入,開展綠色制造共性技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共性技術的研究成果將為“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支撐,報告介紹了“綠色聯盟”近年來在汽車、機床、家電等行業開展的應用示范工作。
北京科技大學節能環保中心副主任蒼大強教授做了“國內外綠色制造新方法、新技術-----熱加工制造業中的外場技術”的報告。蒼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綠色制造”并不等于狹義的環保,而是關系到能源、資源并且貫穿了制造、裝備、原料、系統協調等內容的廣義綠色和真實綠色,報告從金屬制造業中的熱加工角度介紹了綠色制造的科學方法和應用,蒼教授還在報告中和代表們分享了思維與創新的理念,鼓勵科技工作者敢于創新,樂于創新,開發中國自有的綠色制造技術。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趙新博士做了“珠三角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無害化處理研究及應用”的報告,報告簡要介紹了該公司近年來在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別是應用示范工程。該項目主要創新點在于:創建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及其關鍵部件綠色回收處理技術體系和整體解決方案。這一創新為解決珠三角地區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難題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思路。
鄭州機械研究所的聶凱波博士做了“環保型焊接材料與綠色焊接技術”的報告。眾所周知,焊接屬于熱加工領域高污染、高能耗的工藝,該所在焊接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將焊接與環保結合起來,為焊接工藝的“綠色化”提供了可能。特別是開發的無鎘、無鉛等環保型釬料,為提高國內焊接工藝的水平同時為改善焊接工作環境做出了突出貢獻。
北京愛社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巖博士做了“氣動系統節能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該公司開發的氣動系統成套設備,節能效果明顯,在多家企業獲得應用,其主要的創新點在于:精準的能耗評價和節能診斷,空壓機群的節能智能控制系統,管網供氣的適壓適流匹配等,這些創新技術在與國內外同行相比,部分指標優勢明顯。
江蘇蘇凈集團有限公司的陳茂林工程師做了“電鍍廢水深度處理成生產工藝用純水技術與成套設備”的報告,該項目雖然不大,但是具有典型意義,針對性強,它不僅解決了污染的問題,而且進一步的將污染物處理成為可以直接使用的工業純水,形成良性循環,應用前景廣闊。
重慶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的曹華軍博士做了“高能效、高功效、低排放高速干切滾齒機床研制”的報告。本成果與傳統濕切滾齒加工機床相比,完全消除了切削油的使用,實現了單件齒輪平均加工效率提高2-3倍、能耗減少30%以上、成本節約30%左右,為齒輪加工行業實施綠色制造提供了一種重要關鍵技術裝備。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左強做了“150萬噸/年5.5m搗固焦爐成套設備的開發”的報告。該公司的5.5米搗固焦爐成套設備的開發,特別注意了環保措施的完善。從裝煤過程的密封,到推焦時機側煙塵的收集,爐頂和出焦煙塵的集中處理,熄焦工藝的配合,均取得巨大的技術進步,提升了整個煉焦行業的環保水平。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長宋天虎以“綠色制造 全球共識”為題做了總結性發言。他在發言中提到:綠色制造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我國的資源、環境現狀決定了綠色制造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科技人才及其科技創新將居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報告同時指出,綠色設計是實現機電產品和機電行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強對制造、材料、信息等領域的研發及其相互間的深度融合,提高關鍵核心制造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支撐中國制造業從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擴展,進而成為制造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5日下午,與會代表們考察了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