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研制的我國新型硬巖掘進機成功試車
時間:2013年10月16日瀏覽:168次收藏分享:
3000多頁電子版圖紙及文字資料、3000多張照片、15次大型技術交流,3年多的研發實踐,最終沉淀為1300多張入庫圖紙,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重工)直徑5米敞開式無軌運輸硬巖掘進機誕生的前序。
9月28日,又一個注定要載入中信重工大事記的日子,在2013年國慶前夕,公司與煤炭科工集團上海研究院聯合研制的我國新型硬巖掘進機在這一天成功試車。
又一利器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周豐峻、梁文灝趕往中信重工總裝現場,見證了精彩一刻。
當這一龐然大物揭下紅蓋頭的剎那,王夢恕便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原因在于,敞開式加上無軌運輸的構造,這在目前的掘進機結構中屬于首創。
他說,世界上大多數掘進機都是有軌的,無軌的預置比較快,效率更高、經濟便宜,搬運也方便。
王夢恕現場接受采訪時說,在中國鐵路和公路隧道的建設實踐中,掘進機不能大,大了不但造價高,刀頭重量巨大,軸承極易磨損,搬移也很不方便。所以把5米直徑硬巖掘進機作為一個工具,比較合理。
“掘進機的直徑不要超過10米,否則不但造價很高、重量也很大,運輸不方便且附加條件很多。”
據悉,這臺掘進機的掘進速度預計可以達到每個月600米。同時,中信重工這個硬巖掘進機非常適合一些比較深的巖石地層的開挖。現在一些城市要上馬大型排水系統,像廣州就準備挖掘700多公里的地下隧道,以保證污水與雨水的排放。
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周豐峻也對中信重工這臺設備贊譽有加,“我感到非常的興奮,因為這是我們中國第一臺全部利用自己知識產權做的一個很好的設備。”
“雖然它的直徑并不是非常大,但功能強大。它可以先開一個5米直徑的洞,然后便于采用鉆爆法把它擴大,而且擴大的直徑不受限制。這樣整個工程都可以用該機器統一完成,從而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周豐峻特意強調,中信重工的這個設計是全新的形式,國內外找不到這么簡潔的。它不但可以上升,還可以調整角度,所以能用在過江隧道上。
“過江隧道過去是個難點,需要引進很多技術以及好多的設備才能完成。有了中信重工的新型硬巖掘進機,一個機器就可以了。只要我們把防坍塌的工作還有防水的工作做好,過江隧道完全可以解決。”
他個人認為,這個機器勢必會推動國內隧道工程的發展,開創出一個新局面。
記者認為,周豐峻所指的新局面應該是我國國產硬巖掘進機將不復依賴進口同時開創隧道建設新工藝的局面。
一般來說,一臺進口掘進機動輒上億。而中信重工5米敞開式無軌運輸硬巖掘進機在保證品質的同時,價格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1/2;并且它運輸、安裝更加方便,敞開式保證了作業過程中可以做到及時支護,防止掘進后的變形,無軌設計使該裝備成為一個工具,作業現場無需鋪設鋼軌,降低了工程造價。
優質的性能搭配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前往試車現場的嘉賓都紛紛表示,局面的變化只是時間問題。
向地下要市場
21世紀是我國向地下要空間的世紀,也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鐵路、公路、水利水電和城市交通等)大規模發展的時期,根據我國國情和地形地貌特點,建設的隧道工程數量也將日益增多。
現在中國大概有7000多公里公路隧道在修建,需要大量硬巖掘進機,而且今后的隧道施工將采用小掘進機掘進為主、鉆爆法為輔的施工方法,新方法預計可實現月均施工由原來的300米提高到600米。另外,城市地下排水工程的施工將來也要用到這種掘進機。
比如像渤海灣海峽那個123公里的水下隧道也準備用掘進機。全國一些城市的供水工程使用的更多,僅東北地區就有引松花江水到長春120公里的供水工程以及馬上開工的沈陽遼西地區230公里隧道。后者準備可能要用8臺掘進機。如果8臺掘進機全部買國外的,造價將不菲。
此外,未來中國鐵路要大發展,從現在的10萬公里發展到二十幾萬公里,雖然高速公路現在已經基本飽和,但一級和二級公路的大修和改建必然伴隨著大量隧道要出現,加上地下工程、地下管道,硬巖掘進機的覆蓋范圍是非常廣的。
聽著與會專家的分析,記者十分振奮。于是,便向中信重工項目研發與營銷負責人提問,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空間,公司有何考量?
“既要有謀有圖,建立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平臺,打破國外壟斷,更要穩健推進。中信重工每一個產品每一個項目都為企業品牌增添了光鮮靚麗的一筆。”
雖然當事者不愿意透露數據,但有心人給粗粗測算了一下,在未來5到10年內,硬巖掘進機的市場需求應在500~800臺以上,銷售額應不低于500億元人民幣。按中信重工年產15~20臺套直徑5米硬巖掘進機計算,預計將為中信重工帶來15億~20億元的年產值。
而被問到中信重工對該款產品今后優化時,該公司副總經理王繼生表示,中信重工將加倍努力,加快實現這款掘進機的產業化推廣,使硬巖掘進機向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方向發展,真正實現這款掘進機的廣泛應用和替代進口,為推動我國隧道工程發展和民族工業振興貢獻力量。
中國鐵路建設總公司隧道專家唐國榮說,看到中信重工試車的產品后,對中國掘進機事業充滿信心。因為他參觀過國外許多掘進機專業制造廠家,但覺得他們的裝備水平無法與中信重工相提并論,融設計、制造、裝配一體化是中信重工的優勢。目前中國在建鐵路的隧道長度達6000公里以上,加上規劃的鐵路,足有1萬公里。他希望中信重工在中國廣闊的鐵路隧道掘進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
王夢恕也曾鼓勵科研人員說:“你們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打造出真正過硬的產品,形成產業化后,一年生產100臺,我也能幫你們賣出去。”
據介紹,一旦中信重工硬巖掘進機產業化,不僅讓該公司收益不菲,還可以帶動洛陽軸承等好多相關工業的發展。通過中信重工的硬巖掘進機,對洛陽2.3米以上乃至4米、5米的軸承產業也是個促進。
在掘進機產業上,美國有一個羅賓斯,德國有一個維爾特。“而中信重工則要成為中國的羅賓斯或維爾特。”在充分了解中信重工的實力后,王夢恕認為,中信重工有這樣的研發平臺,有這樣的制造裝備,有這樣的人才隊伍,有潛力成為中國的“羅賓斯”或“維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