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衡器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時間:2013年07月10日瀏覽:220次收藏分享:
據衡器行業年報統計,2005年,我國衡器行業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減緩。據192家企業報表統計,2005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7.6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工業增加值10.3億元,同比下降17%。專家認為,檔次低、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仍是制約我國衡器發展,特別是衡器出口的主要因素。
日前從中國衡器協會了解到,我國衡器行業從1999年開始呈現高速增長,2005年出現增長速度轉緩,一些企業經濟效益出現下降趨勢。協會有關專家表示,要保持企業的經濟效益持續、穩健增長,企業還須具有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形成長期的競爭優勢。
中國衡器協會秘書長劉曉華分析,改革開放后,我國衡器行業有了較快的發展,衡器工業的管理體制、行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水平以及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更是變化巨大,今非昔比。如今,我國已能夠獨立設計制造精度高、運行快、計量準確的各種電子衡器。但與國外先進的衡器企業比較,國內的衡器生產企業還存在兩個方面的差距。一方面,國內生產衡器的企業雖多,大概有800多家,其中上規模的有100家左右,但單個企業的規模還不是很大,在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能力有限。而國外,像日本、美國等國家,衡器企業只有幾家,但每家的規模都很大,產值一般均超過折合10億元。另一方面,就是我國的衡器企業與國外的高端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方面相比,存在著不足。
據了解,由于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很多衡器企業都希望通過出口來緩解壓力。然而,盡管我國已成為世界一大衡器生產基地,但衡器產品的質量仍有待提高。有專家表示,我國的電子衡器要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執行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并要有國際水平的技術與裝備及國際水平的質量作保障。這就要求企業以技術為先導,以提高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水平為突破口,主要解決電子衡器中的工程化產品的定型設計、生產工藝、質量保證、可靠性考核等規模生產中的關鍵技術與工藝,努力提高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水平,穩定產品質量,從而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