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業是未來投資的一個新方向
時間:2013年01月11日瀏覽:314次轉載:亞洲制造業協會收藏分享:
一大批低成本、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和產業工人,讓中國具備了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基礎,這是未來投資的一個新方向。
記者:厲以寧先生在1982年《論社會主義有效投資與合理投資》中提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量。作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您認為資本在當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鄧鋒:厲老這么說有他的歷史背景。上世紀80年代,中國剛開始談論資本,需要有人疾呼。其實經濟增長歸根結底要看人。資本很重要,但必要和充分條件不是一回事。一味投資拉動,不可能帶來長久增長。現在中國提出轉型,就是要給經濟注入良性基因。投資也要順應這樣的大勢。2012年投融資情況不好。經濟下行壓力不小,震蕩幅度很猛烈。這時候,退出機制不好,導致了融資不好;融資不好,導致了投資數量下降。風投數量在縮小,2013年還會下降。要改變這種情況,保證資本投向科技,就應該進一步改善投融資環境。
記者:經濟增速減緩意味著需要新動力。但新動力到底在哪兒?目前,社會上流行一句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的發展紅利用完了。這讓不少人產生了悲觀情緒。一些企業準備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轉移。中國的紅利是否消失了?這時投資出現了哪些新方向?
鄧鋒:我不認為紅利消失了。中國有制造業基礎,供應鏈上下游很完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培養了一大批低成本、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和產業工人。這些讓中國具備了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基礎。
一些企業考慮向東南亞轉移,短期內我并不擔心。中國國土面積很大,區域發展并不均衡,這就決定了本土產業轉移的存在,低端制造業也不會在短時間轉移出去。
總體來說,中國的紅利沒有消失。對于投資者來說,高端制造業是未來投資的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