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行業嚴冬一年終現“見底”之勢
時間:2013年01月04日瀏覽:269次轉載:百方網收藏分享:
很少能有一個產業,像中國太陽能一樣,在短短幾個星期里,發生了從“產業寒冬”到“明日之星”的逆轉,即便這一轉變僅僅停留在券商研報、媒體新聞的范疇內,也足以讓人興奮不已。
這一切的發生,源于管理層對太陽能產業表達了愈發明確的支持態度,特別是在12月19日,信號的釋放強度達到了高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并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確定的5項政策措施中,包含了此前備受關注的“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等核心問題。一時間,太陽能業界為之歡欣鼓舞。
國內外利好消息頻傳
2012年的中國太陽能產業在經歷美國“雙反”、歐洲“反傾銷”調查、意大利裝機下滑等重大利空影響后,產品價格延續了2011年的趨勢一路下滑。
這一局面直接導致了多晶硅價格較3年前400美元/千克的價位跌去了逾九成,90%企業停產甚至倒閉。與此同時,光伏組件的價格的自2012年初的0.95美元/瓦一路下滑至11月初0.66美元/瓦,受此影響,太陽能各領域上下游企業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以三季報為例,絕大多數太陽能上市公司凈利潤降幅達到了50%以上,如賽維LDK、無錫尚德等行業龍頭更是陷入了由“高負債”引發的困局。
“三季度可能今年光伏企業最不好的時候,以我們自身為例,當季的出貨量僅有500兆瓦左右。”英利集團宣傳部負責人王志新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在這一最危機的時刻,為拯救太陽能產業,管理層的系列新政開始發力。
以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為起點,10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11月國家能源局完成《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實施辦法和電價補貼標準》等意見征集工作;此后,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決定在今年年底前再啟動一批“金太陽”示范項目;12月11日,國家公布第二批“金太陽”工程項目,總計3.83GW。
在王志新看來,“管理層的系列新政,個個對行業而言都是重大利好,而其中尤以‘金太陽’最為直接,也最為見效”。漢能集團相關人士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二批‘金太陽’給的時間比較緊迫,剛一得到消息,我們就馬上展開了申報材料組織工作,公司上下對此都非常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國內光伏扶植新政不斷落地的同時,國際光伏市場上也利好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