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床·鉆頭·絲攻的改進方法
【內容摘要】鉆床在夾持鉆頭、絲攻工作中會出現鉆頭或絲攻尾部打滑現象,把鉆頭或絲攻尾部磨成正六棱柱形;在打沉孔時,可以把大鉆頭磨成組合鉆,以便一次性解決;用臺鉆攻絲時,可以做一個鉆頭潤滑、冷卻可調節供油系統裝置。
【關鍵詞】正六棱柱形、組合鉆、自動供液裝置
【前言】以前我專門從事過鉆床操作,主要是在小膠印機底板上打孔、攻絲。一塊底板上有九種規格的孔,有近一半的孔都要攻絲,還有八個沉孔;一天下來要不停地換鉆頭、絲攻。而且在用直徑大的鉆頭打數量多的孔時,尾部會出現打滑的現象,一旦出現打滑現象時,都要用鑰匙把鉆夾緊一下,來防止其松動。攻絲時情況也一樣。在打沉孔時,上部的大空有時會出現中心偏移的現象,且深度也不均勻;在攻絲時:用毛刷往底板孔內加潤滑液,效率極低且浪費還容易遺漏,再則,沒有加到潤滑液的孔,在攻絲時也容易斷絲攻。
【正文】經過長期的摸索、研究和實踐,最終總結出一些經驗。如下:
一、從事過鉆床工作的師傅應該都知道:在加工大批工件上的大孔(直徑在6mm以上)時,鉆頭尾部夾持部分經常會出現打滑的現象。一旦出現打滑現象,一般鉆夾都會把鉆頭尾部的標記磨掉,甚至出現幾圈拉傷的痕跡。這樣的話,如果下次使用鉆頭時,在沒有卡尺去測量其直徑,就不能確切知道大小,從而降低效率;而最重要的是:在下次夾持鉆頭時,在工作中會造成鉆心不穩、打出的孔不圓,直徑偏大、中心位置偏移等不良現象。經過長期思考、研究發現:風動工具(風槍)的內六角槍頭在工作時,即使打不動也不會出現打滑現象。在此基礎上我聯想到鉆頭,如果把鉆頭尾部也加工成對角線和尾部直徑一樣的正六棱柱行,也肯定不會產生打滑的現象。于是我就找了一個φ12的鉆頭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形(見附件圖一)。放入鉆夾中隨便緊一下就好了,連續打了20多個孔沒有一次打滑現象。后來想了想φ小于6 的鉆頭,工作是與工件的接觸面小(切銷面)少,產生的摩擦力也小,容易用鑰匙夾緊,所以6個以下的鉆頭不必磨成六棱柱形。尾部φ14以上的鉆頭尾部一般都做成扁的,大都在銑床上用,所以也不用磨。對于鉆頭尾部磨成正六棱柱的長度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以不磨去鉆頭尾部的標記且又能夾緊為宜。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只磨出三個面就夠了,因為鉆夾都是三個腳的。在攻絲時絲攻不停的正反轉,對于M6以上的絲攻,尾部更應該加工成正六棱柱行。當然把鉆頭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行,難度很大,不易加工,要絕對加工成正六棱柱形,不能有絲毫之差,控制在零絲以內。要不然鉆頭在工作中會產生搖擺,造成定心不穩,打出的孔也不圓。
二、我們通常在厚一點的鋼板上打沉孔時,按一般思路都要用兩種鉆頭,分兩次加工而成型。這樣的話上下兩個孔的中心容易出現偏差。對上下中心要求不高的孔分兩次加工,問題不大。但如果對于某些圖紙要求很高的工件就很難達到精度(同心度)。經過反復思考實驗,把大鉆頭頂部磨成(見附件圖2)形狀,長度根據實際需要來定,能磨短一點,盡量不要磨長。做成這樣的組合鉆對于大批量一樣的沉孔來說效率很高,可以一次搞定,又能保證同心度,還能節約近一半的時間,可為一舉三得。磨成這樣的組合鉆,要有足夠的經驗和耐心,如果磨出的二級切削部分左右不對稱,下部小直徑鉆頭中心不對稱,那么在工作時,鉆頭極易折斷。磨制這樣的組合鉆,應該做一個專門的工裝,才能保證中心對稱。否則在工作中不敢下鉆下的太快,這樣效率反而不會提高。
三、我們通常在攻絲時,一般都要加潤滑液,使其順利工作。如果用手來加潤滑液時,慢且不說還容易遺漏。一旦遺漏,對于工有些材料還容易斷絲攻。搞不好,工件因斷絲攻而報廢,可謂是‘得不償失’。我經常想怎樣才能提高加潤滑劑的效率?一次自己在掛吊針時忽然想起:可以給絲攻掛吊針嗎?第二天就照著自己的思路做成現在這個樣子(見附件圖3)經改進后既提高了效率,又節省了成本,因為我可以保證絲攻表面不會斷潤滑液,所以絲攻不容易斷,且均勻不浪費(可用開關控制)。潤滑液可循環利用。
另外在長期工作中,我又總結出以下幾點:
A、不論鉆孔還是攻絲,在工作時都要從大到小來。充分利用電機工作一段后疲勞的規律來提高效率,這樣大鉆頭,絲攻,電機能帶得動,小絲攻在電機疲勞后又不易折斷。
B、鉆頭和絲攻絕不能和磁性物體放在一起,一旦被磁化排屑就不暢,極易折斷。
C、在實際工作中,工件經過處理后,(噴塑后)孔內的噴塑層很難清理干凈。我的做法是:用手槍鉆把與底孔一樣大的鉆頭倒著進去,到底部時在正傳,就很容易把孔里的雜物清理干凈。
D、在鉆夾夾不住它所規定的最小直徑時(比如0·5的鉆頭),可以在鉆頭尾部適當纏一點薄紙之類,以增大外徑,就可以夾住了。
E、對于套著鉆模的工件(鉆模又不能拿下的情況下)后刀面決不能加工斷屑槽,要不然鐵屑跑不出來,鉆頭也易斷。
F、對于磨小鉆頭,如果砂輪機不好用,可以用金剛銼,銼出來。
【參考文獻】
《機械設計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鉗 工》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機修鉗工技師論文
一、鉗工的基本操作
鉗工是主要手持工具對夾緊在鉗工工作臺虎鉗上的工件進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它是機械制造中的重要工種之一。鉗工的基本操作可分為:
1.輔助性操作 即劃線,它是根據圖樣在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劃出加工界線的操作。
2.切削性操作 有鏨削、鋸削、銼削、攻螺紋、套螺紋。鉆孔(擴孔、鉸孔)、刮削和研磨等多種操作。
3.裝配性操作 即裝配,將零件或部件按圖樣技術要求組裝成機器的工藝過程。
4.維修性操作 即維修,對在役機械、設備進行維修、檢查、修理的操作。 以下內容跟帖回復才能看到
==============================
二、鉗工工作的范圍及在機械制造與維修中的作用 lwsir
1.普通鉗工工作范圍
(1)加工前的準備工作,如清理毛坯,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的劃線等;
(2)單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
(3)零件裝配時的鉆孔、鉸孔、攻螺紋和套螺紋等;
(4)加工精密零件,如刮削或研磨機器、量具和工具的配合面、夾具與模具的精加工等。
(5)零件裝配時的配合修整;
(6)機器的組裝、試車、調整和維修等。
2.鉗工在機械制造和維修中的作用
鉗工是一種比較復雜、細微、工藝要求較高的工作。目前雖然有各種先進的加工方法,但鉗工所用工具簡單,加工多樣靈活、操作方便,適應面廣等特點,故有很多工作仍需要由鉗工來完成。如前面所講的鉗工應用范圍的工作。因此鉗工在機械制造及機械維修中有著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鉗工操作的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對工人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三、鉗工工作臺和虎鉗
1.鉗工工作臺
簡稱鉗臺,常用硬質木板或鋼材制成,要求堅實、平穩、臺面高度約800~900mm,臺面上裝虎鉗和防護網。
2.虎鉗
虎鉗是用來夾持工件,其規格以鉗口的寬度來表示,常用的有100、125、150mm三種,使用虎鉗時應注意:
(1)工件盡量夾在鉗口中部,以使鉗口受力均勻;
(2)夾緊后的工件應穩定可靠,便于加工,并不產生變形;
(3)夾緊工件時,一般只允許依靠手的力量來扳動手柄,不能用手錘敲擊手柄或隨意套上長管子來扳手柄,以免絲杠、螺母或鉗身損壞。
(4)不要在活動鉗身的光滑表面進行敲擊作業,以免降低配合性能;
(5)加工時用力方向最好是朝向固定鉗身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