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工藝員數控車理論考試試題
機械基礎類試題
1、下列敘述中,除( B )外,均可用數控車床進行加工。
A、輪廓形狀特別復雜或難于控制尺寸的回轉體零件
B、箱體零件的外輪廓
C、精度要求高的回轉體零件
D、特殊的螺旋類零件
2、滾珠絲杠副消除軸向間隙的目的主要是( A )。
A、提高反向傳動精度
B、提高使用壽命
C、減小摩擦力矩
D、增大驅動力矩
3、數控車床通常是由( C )等幾大部分組成的。
A、電機、床頭箱、溜板箱、尾架、床身
B、機床主機、床頭箱、溜板箱、尾架、床身
C、機床主機、控制系統、驅動系統、輔助裝置
D、機床主機、控制系統、尾架、床身、主軸箱
4、數控機床的機床坐標系是由機床的 建立的, 。( A )
A、設計者,機床的使用者不能進行修改
B、使用者,機床的設計者不能進行修改
C、設計者,機床的使用者可以進行修改
D、使用者,機床的設計者可以進行修改
5、閉環進給伺服系統與半閉環進給伺服系統主要區別在于( D )。
A、位置控制器
B、控制對象
C、伺服單元
D、檢測單元
6、脈沖當量是數控機床運動軸移動的最小位移單位,脈沖當量的取值越大,( B )。
A、運動越平穩
B、零件的加工精度越低
C、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
D、控制方法越簡單
7、主軸轉速n(r/min)與切削速度v(m/min)的關系表達式為( C )。
A、n = πvD/1000
B、n = 1000/vD
C、v = πnD/1000
D、v= 1000/n D
8、機床的切削精度檢驗,實質上是對機床( C )在切削加工條件下的一項綜合檢查。
A、綜合精度
B、主軸精度
C、幾何精度和定位精度
D、刀具精度
9、數控車床能進行螺紋加工,其主軸上一定安裝了( B )。
A、測速發電機
B、脈沖編碼器
C、溫度控制器
D、光電管
10、( B )是數控機床運動軸移動的最小位移單位,其值取得越小,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
A、伺服電壓
B、脈沖當量
C、編碼器的分辨率
D、數控軸的數量
11、零件的機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 D )。
A、機床精度、幾何形狀精度、相對位置精度
B、尺寸精度、幾何形狀精度、裝夾精度
C、尺寸精度、定位精度、相對位置精度
D、尺寸精度、幾何形狀精度、相對位置精度
12、關于數控機床日常維護的概念,( B )觀點是不正確的。
A、應盡量少開數控柜和強電柜的門
B、若數控系統較長時間閑置不用,那么就不用維護
C、經常監視數控系統用的電網電壓
D、定時清理數控裝置的散熱通風系統
13、光柵尺和脈沖編碼器是數控機床上最常用的位置檢測裝置,下列應用中合理的是( D )。
A、將編碼器安裝在工作臺中
B、用光柵尺檢測伺服電機的轉角
C、半閉環采用光柵尺
D、伺服電機帶編碼器、光柵尺安裝在工作臺中
14、數控機床的種類很多,如果按加工軌跡分則可分為( B )。
A、二軸控制、三軸控制和連續控制
B、點位控制、直線控制和連續控制
C、二軸控制、三軸控制和多軸控制
D、二軸控制、三軸控制和點位控制
15、在數控車床的操作面板中,屬于程序操作的功能鍵是( B )。
A、SYSTEM
B、PROG
C、MESSAGE
D、POS
16、三視圖投影規律準確的描述是( D )。
A、主、俯視圖長對正
B、俯、左視圖寬相等
C、左、主視圖高平齊
D、以上條件均應滿足
刀具與材料類試題
17、數控機床一般采用機夾刀具,與普通刀具相對比機夾刀具有很多特點,但( B )不是機夾刀具的特點。
A、刀片和刀具幾何參數和切削參數的規范化、典型化
B、刀具要經常進行重新刃磨
C、刀片及刀柄高度的通用化、規則化、系列化
D、刀片或刀具的耐用度及其經濟壽命指標的合理化
18、切削脆性金屬材料時,在刀具前角較小、切削厚度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 )。
A、帶狀切屑
B、粒狀切屑
C、崩碎切屑
D、節狀切屑
19、數控車床所使用的硬質合金刀片按照國際標準分為3大類,分別適用于加工以下材質的工件: 、 和 。( C )
A、P:不銹鋼G:高速鋼T:鋼
B、P:鋼G:高速鋼K:鑄鐵
C、P:鋼M:不銹鋼K:鑄鐵
D、P:鋼M:不銹鋼G:高速鋼
20、車刀前角主要影響( A )。
A、切削變形和切削力的大小
B、刀具磨損程度的大小
C、切削時,切屑的流向
D、刀具的散熱
21、衡量刀具磨鈍的標準是指( B )
A、前刀面磨損帶中間部分平均磨損量允許達到的最大值
B、后刀面磨損帶中間部分平均磨損量允許達到的最大值
C、刀尖磨損量允許達到的最大值
D、主切削刃平均磨損量允許達到的最大值
22、在高溫下,刀具切削部分必須具有足夠的硬度,這種在高溫下仍具有硬度的性質稱為( C )。
A、剛性
B、強度
C、紅硬性
D、耐沖擊性
23、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須高于工件的硬度,一般應在60HRC以上,下列幾種常用刀具材料的硬度從低到高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 )。
A、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立方氮化硼(CBN)
B、工具鋼、硬質合金、立方氮化硼(CBN)、陶瓷
C、硬質合金、工具鋼、陶瓷、立方氮化硼(CBN)
D、陶瓷、立方氮化硼(CBN)、工具鋼、硬質合金
24、金屬的切削過程實際上是切屑形成的過程。切削塑性金屬時,在一定的切削條件下,刀具切削刃附近前刀面上黏結形成積屑瘤。在精加工時應采取措施避免積屑瘤的產生,下列敘述中,( D )不屬于防止積屑瘤產生的有效措施。
A、采取低速(2~5m/min)或高速(>75m/min)切削
B、減少進給量,增大刀具前角
C、合理使用切削液,適當降低材料塑性
D、選用高硬度材料的刀具,改善主偏角
25、刀具幾何參數的選擇是否合理,對刀具的使用壽命、加工質量、生產效率和加工成本有重要影響,下列關于對刀具前角的選擇不正確的敘述是( B )。
A、增大前角,可以減少切削變形,從而減少切削力、切削熱和切削功率,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
B、減小前角,可以抑制積屑瘤的產生,減少振動,改善加工質量
C、增大前角會削弱切削刃強度和散熱情況,過大加大前角,可能導致切削刃處出現彎曲應力,生成崩刃
D、增大前角有利有弊,在一定條件下應存在一個合理值
26、數控加工對刀具的要求較普通加工更高,尤其是在刀具的剛性和( D )方面。
A、工藝性
B、強度
C、韌性
D、耐用度
27、在選擇車削加工刀具時,若用一把刀既能加工輪廓,又能加工端面,則車刀的主偏角應大于( C )。
A、60°
B、85°
C、90°
D、45°
28、車刀前角越大,切屑越不容易流出,切削力越大,但刀具的強度越高。( × )
29、切斷實體棒料時,應注意切斷刀的安裝,使切削刃( A )機床中心,這樣可以獲得最佳的切削效果。
A、略高于
B、略低于
C、等高于
D、交叉于
30、影響刀尖半徑補償值最大的因素是( D )。
A、進給量
B、切削速度
C、切削深度
D、刀尖半徑大小
31、外圓車刀裝得低于工件中心時,車刀的工作前角減小,工作后角增大。( √ )
32、對鏜孔加工時的工藝要點描述不正確的是( D )。
A、鏜孔時刀桿在滿足鏜孔深度時,懸伸應盡量短
B、選擇鏜刀時要防止刀桿的直徑過大會造成干涉、撞刀
C、孔加工時排屑困難,應防止切屑堵塞
D、由于刀桿剛性差,容易引起振動,因此切削用量應選擇大些
33、在車刀的主切削刃上有4個基本幾何角度,它們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和刃傾角。( √)
34、下列刀具材料中,韌性最好,但剛性最差的是( A )。
A、高速鋼
B、硬質合金
C、陶瓷
D、立方氮化硼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類試題
35、淬火后高溫回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調質處理。其目的是使工件獲得一定的( A ),并具有良較好的塑性和韌性。
A、強度和韌性
B、彈性
C、穩定性
D、剛性
36、HRC表示( D )。
A、布氏硬度
B、硬度
C、維氏硬度
D、洛氏硬度
37、按照技術要求,對材料進行熱處理,正確的描述是( C )。
A、調質處理是將淬火與低溫回火(150~250℃)相結合的熱處理,一般作為最終熱處理
B、調質處理是將淬火與中溫回火(350~500℃)相結合的熱處理,一般作為最終熱處理
C、調質處理是將淬火與高溫回火(500~650℃)相結合的熱處理,一般作為最終熱處理
D、調質處理是將淬火與高溫回火(500~800℃)相結合的熱處理,一般作為最終熱處理
38、為提高材料硬度、強度和耐磨性,可進行( D )熱處理。
A、退火
B、正火
C、回火
D、淬火
39、將鋼件加熱到適當溫度Ac3以上,經過保溫后,從爐中取出置于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 B )。
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調質
40、一帶有鍵槽的傳動軸,使用45鋼并需淬火處理,外圓表面要求達Ra0.8、IT7,其加工工藝可為( B )。
A、粗車→銑→磨→熱處理
B、粗車→精車→銑→熱處理→粗磨→精磨
C、車→熱處理→磨→銑
D、車→磨→銑→熱處理
機械加工工藝類試題
41、下列敘述中,( D )不屬于數控編程的基本步驟。
A、分析圖樣、確定加工工藝過程
B、數值計算
C、編寫零件加工程序單
D、確定機床坐標系
42、車削用量的選擇原則是:粗車時,一般( A ),最后確定一個合適的切削速度。
A、應首先選擇盡可能大的背吃刀量ap,其次選擇較大的進給量f
B、應首先選擇盡可能小的背吃刀量ap,其次選擇較大的進給量f
C、應首先選擇盡可能大的背吃刀量ap,其次選擇較小的進給量f
D、應首先選擇盡可能小的背吃刀量ap,其次選擇較小的進給量f
43、在數控加工中,刀具補償功能除對刀具半徑進行補償外,在用同一把刀進行粗、精中工時,還可進行加工余量的補償,設刀具半徑為r,精加工時半徑方向余量為Δ,則最后一次粗加工走刀的半徑補償量為( B )。
A、r
B、r + Δ
C、Δ
D、2 r + Δ
44、制訂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則為先粗后精、先近后遠、先內后外,程序段最少,( B ),及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A、將復雜輪廓簡化成簡單輪廓
B、走刀路線最短
C、將手工編程改成自動編程
D、將空間曲線轉化為平面曲線
45、切削用量三要素對刀具耐用度的影響程度為( C )。
A、背吃刀量最大,進給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B、進給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C、切削速度最大,進給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D、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進給量最小
46、選擇粗基準時,重點考慮如何保證各加工表面( D ),使不加工表面與加工表面間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圖要求。
A、容易加工
B、切削性能好
C、進/退刀方便
D、有足夠的余量
47、數控車床的主運動一般采用( C )的方式變速
A、齒輪傳動
B、皮帶傳動
C、變頻
D、改變電機磁極對數
48、在數控車床上加工內孔(鏜孔)時,應采用( )。
A、斜線退刀方式
B、徑向—軸向退刀方式
C、軸向—徑向退刀方式
D、各種方法都可以
49、數控車削加工內孔的深度受到( C )等兩個因素的限制。
A、車床床身長度和導軌長度
B、車床床身長度和內孔也(鏜刀)安裝距離
C、車床的有效長度和內孔刀(鏜刀)的有效長度
D、車床床身長度和內孔刀(鏜刀)長度
50、軟爪最適合夾緊( B )工件偏心。
A、螺旋
B、薄壁
C、細長軸
D、盤類
51、切屑是切削層金屬經過切削過程的一系列復雜變形過程而形成的。根據切削層金屬的變形特點和變形程度不同,切屑可分為4類,如圖所示的切屑從左至右分別表示:( D )
A、帶狀切屑、崩碎切屑、粒狀切屑、節狀切屑
B、節狀切屑、帶狀切屑、粒狀切屑、崩碎切屑
C、節狀切屑、帶狀切屑、崩碎切屑、粒狀切屑
D、帶狀切屑、節狀切屑、粒狀切屑、崩碎切屑
52、在如圖所示的孔系加工中,對加工路線描述不正確的是( D )。
A、圖(a)滿足加工路線最短的原則
B、圖(b)滿足加工精度最高的原則
C、圖(a)易引入反向間隙誤差
D、圖(b)易引入反向間隙誤差大
53、機械加工工藝系統是由機床、刀具、夾具和( A )構成的。
A、工件
B、進給機構
C、量具
D、檢測機構
54、有關切削用量對切削力的影響,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D )。
A、切削深度ap和進給速度f增加時,切削力增大
B、切削塑性金屬時,切削力一般是隨著切削速度的提高而減小
C、切削脆性金屬時,切削速度對切削力沒有顯著的影響
D、切削力的大小不受被加工材料的影響
55、( C )加工的關鍵技術是選擇合理的刀具幾何形狀,解決冷卻與排屑問題。
A、細長軸
B、偏心件
C、深孔
D、螺紋
56、加工偏心工件時,應保證偏心的中心與機床主軸的回轉中心重合。( √ )
57、數控頂尖相對于普通頂尖,具有( C )的優點。
A、回轉精度高、轉速低、承載能力大
B、回轉精度高、轉速高、承載能力小
C、回轉精度高、轉速高、承載能力大
D、回轉精度高、轉速低、承載能力小
58、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圓的方程是(X-30)2+(Y-25)2=152。此圓的半徑為( A )。
A、15
B、25
C、30
D、225
59、( C )不是選擇進給量的主要依據。
A、工件加工精度
B、工件粗糙度
C、機床精度
D、工件材料
60、編制數控車床加工工藝時,要進行了以下工作:分析工件圖樣、確定工件裝夾方法和選擇夾具、選擇刀具和確定切削用量、確定加工( D )并編制程序。
A、要求
B、方法
C、原則
D、路徑
61、在車削加工中,可以自定心的常用夾具是( C )。
A、彎板
B、四爪卡盤
C、三爪卡盤
D、花盤
62、在數控車削加工中,對于薄壁零件,為了保證加工精度,應使用( B )裝夾方式。
A、普通手動三爪卡盤
B、可調軟爪
C、四爪卡盤
D、氣動卡盤
63、在車削過程中,切削力是主要的力能參數。通常用于計算刀具強度,設計機床零件,確定機床主軸功率的是( A )。
A、主切削力Fc
B、切削抗力Fp
C、進給抗力Ff
D、合力Fr
64、軸類零件加工時,通常采用V形塊定位,當采用窄V形塊定位時,其限制的自由度數目為( A )。
A、2個
B、4個
C、5個
D、6個
65、分析切削層變形規律時,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屬劃分為( C )變形區。
A、2個
B、4個
C、3個
D、5個
66、粗基準是用( C )作為定位基準面。
A、精加工后的表面
B、復雜表面
C、切削余量小的表面
D、切削余量大的表面
67、不足6點的定位為欠定位。( × )
68、某零件需要調頭加工,二次裝夾時需要借助百分表調整,其主要目的是保證( C )要求。
A、尺寸精度
B、表面粗糙度
C、位置精度
D、加工效率
69、車細長軸時,要使用中心架增加工件的( B )。
A、強度
B、剛性
C、韌性
D、穩定性
70、通常夾具的制造誤差應是工件在該工序中允許誤差的( C )。
A、1~3倍
B、1/10~1/100
C、1/3~1/5
D、等同值
71、選擇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稱為( B )原則。
A、基準統一
B、基準重合
C、互為基準
D、自為基準
72、重復定位能提高工件的( C ),但對工件的定位精度有影響,一般是不允許的。
A、塑性
B、強度
C、剛性
D、韌性
73、定位套用于外圓定位,其中短套限制( A )個自由度。
A、2
B、3
C、4
D、5
74、如圖所示,以工件的內孔為定位面,采取長銷小平面組合的定位元件,該定位方式所限制的自由度是( C )。
A、X、Y、Z方向的移動和繞X、Y、Z軸的轉動
B、X、Z方向的移動和繞X、Y、Z軸的轉動
C、X、Y、Z方向的移動和繞X、Z軸的轉動
D、X、Z方向的移動和繞X、Z軸的轉動
75、夾緊力的方向應盡量垂直于主要定位基準面,同時應盡量與( D )方向一致。
A、退刀
B、振動
C、換刀
D、切削
76、用百分表檢查偏心距時,如圖所示,百分表上指示出的( B )就等于偏心距。
A、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
B、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一半
C、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的兩倍
D、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和的一半
77、在車削加工中,可以自定心的常用夾具是( C )。
A、彎板
B、四爪卡盤
C、三爪卡盤
D、花盤
78、用3個支承點對工件的平面進行定位,能消除其( A )的自由度。
A、一個平動和兩個轉動
B、三個轉動
C、一個轉動和兩個平動
D、三個平動
79、下圖所示為幾種常用的定位心軸,其中( D )為增加球面墊圈型的圓柱心軸。
A、圖(c)
B、圖(d)
C、圖(a)
D、圖(b)
80、機床夾具,按( )分類,可分為通用夾具、專用夾具、可調夾具、組合夾具和隨行夾具等。
A、使用機床類型
B、驅動夾具工作的動力源
C、夾緊方式
D、專門化程度
公差與配合類試題
81、標準公差分20級,其中等級最高的是( A )。
A、IT01
B、IT0
C、IT1
D、IT18
82、測量誤差按其性質可分為隨機誤差、系統誤差和粗大誤差。在數控加工過程中,對零件的幾何尺寸進行測量時,因千分尺的零位不準確而引起的測量誤差,屬于( B )。
A、隨機誤差
B、系統誤差
C、粗大誤差
D、三種誤差的綜合反映
83、圖示的尺寸鏈簡圖,從圖中可以判斷( B )。
A、B0為封閉環,B1B2B3為組成環;B1B2為增環,B3為減環
B、B1為封閉環,B0B2B3為組成環;B0B2為增環,B3為減環
C、B0為組成環,B1B2B3為封閉環;B1B2為增環,B3為減環
D、B0為組成環,B1B2B3為封閉環;B1B2為減環,B3為增環
84、既要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又要使加工成本最低,是選擇加工方法的基本原則,為此必須熟悉各種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經濟精度及表面粗糙度。通常情況下,精車外圓時能夠獲得的加工經濟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別是( C )。
A、IT5~IT6、Ra0.2~Ra0.4
B、IT5~IT7、Ra0.4~Ra0.8
C、IT7~IT8、Ra0.8~Ra1.6
D、IT10~IT12、Ra12.5~Ra25
85、10d7中的字母d表示( D )。
A、公差配合代號
B、孔基本偏差代號
C、公差等級數字
D、軸基本偏差代號
86、機械制造中常用的優先配合的基準孔是:( C )。
A、D2
B、H2
C、H7
D、D7
87、尺寸鏈按功能分為設計尺寸鏈和( D )。
A、封閉尺寸鏈
B、裝配尺寸鏈
C、零件尺寸鏈
D、工藝尺寸鏈
88、梯形螺紋測量一般是用三針測量法測量螺紋的( D )。
A、大徑
B、小徑
C、底徑
D、中徑
89、加工螺紋M36×4(P2)時( C )。
A、螺距為2mm的4頭螺紋
B、螺距為4mm的2頭螺紋
C、螺距為2mm的2頭螺紋
D、螺距為4mm的大螺距螺紋
讀圖類試題
加工如圖所示零件。請仔細閱讀圖紙及技術要求,依據相關信息,完成第90和91題。
90、該零件對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較高, 的含義是( B )。
A、用任意方法獲得的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為1.6μm
B、用去除材料方法獲得的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為1.6μm
C、用不去除材料方法獲得的表面粗糙度,Ra下限值為1.6μm
D、用去除材料方法獲得的表面粗糙度,Ra下限值為1.6μm
91、對零件圖中形位公差描述正確的是( )。
A、 要求位置度公差
B、 要求圓度公差
C、 要求圓柱度公差
D、 要求同軸度公差
指令與編程類試題
92、試切對刀法如圖所示,由圖可以看出:( B )。
A、圖(a)完成Z向對刀
B、圖(a)完成X向對刀,圖(b)完成Z向對刀
C、圖(b)完成X向對刀
D、圖(a)完成Z向對刀,圖(b)完成X向對刀
93、換刀點是( A )。
A、一個固定的點,不隨工件坐標系的位置改變而改變
B、一個固定的點,但根據工件坐標系的位置改變而改變
C、一個隨程序變化而改變的點
D、一個隨加工過程改變的點
94、數控機床采用( B )。
A、笛卡爾左手坐標系
B、笛卡爾右手坐標系
C、極坐標系
D、球面坐標系
95、在數控車削加工時,如果( A ),可以使用固定循環。
A、加工余量較大,不能一刀加工完成
B、加工余量不大
C、加工比較麻煩
D、加工程序比較復雜
96、在數控車削加工時,如果( C ),可以使用子程序。
A、程序比較復雜
B、加工余量較大
C、若干加工要素完全相同
D、加工余量較大,不能一刀完成
97、在使用G00指令時,應注意( B )。
A、在程序中設置刀具移動速度
B、刀具的實際移動路線不一定是一條直線
C、移動的速度應比較慢
D、一定有兩個坐標軸同時移動
98、利用CAXA數控車軟件進行輪廓精加工編程時,若選取的車刀( C )越小,則軟件中的刀具前角F越大。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副偏角
99、圖示刀架位置與圓弧順逆方向的關系,根據圖中的標注,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D )。
A、圖(a)表示刀架在機床外側
B、圖(b)表示刀架在機床內側
C、刀架位置不同,順逆方向相反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100、具有刀具半徑補償功能的數控系統,可以利用刀具半徑補償功能,簡化編程計算;刀具半徑補償分為建立、執行和取消3個步驟,但只有在( A )指令下,才能實現刀具半徑補償的建立和取消。
A、G00或G01
B、G41
C、G42
D、G40
101、數控系統中PLC控制程序實現機床的( )。
A、位置控制
B、I/O邏輯控制
C、插補控制
D、速度控制
102、程序結束并且光標返回程序頭的代碼是( C )。
A、M00
B、M02
C、M30
D、M03
103、使用CAXA數控車2000編程軟件時,若進行零件的外輪廓精加工,要求生成的刀具軌跡為零件輪廓的等距線,正確的參數設置是( C )。
A、刀尖半徑補償一欄選中“由機床進行半徑補償”、對刀點一欄選中“刀尖圓心”
B、刀尖半徑補償一欄選中“由機床進行半徑補償”、對刀點一欄選中“刀尖尖點”
C、刀尖半徑補償一欄選中“編程時考慮半徑補償”、對刀點一欄選中“刀尖尖點”
D、刀尖半徑補償一欄選中“編程時考慮半徑補償”、對刀點一欄選中“刀尖圓心”
104、圓弧加工指令G02/G03中I、J、K值用于指定( D )。
A、圓弧終點坐標
B、圓弧起點坐標
C、圓心的位置
D、圓弧起點到圓弧圓心的矢量坐標
105、
A、
B、
C、
D、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