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NC八軸控制 圖1 由于FANUC-15M系統是對我國禁運的產品,經調研論證后,我們選用了四軸聯動的SIEMENS-840D數控系統。主軸和X、Y、Z、A軸直接由CNC控制,可完全達到原來的技術指標。而原PLC控制的C2、Q、V三軸,也改為CNC直接控制。由于選用的西門子標準操作面板不占用外部I/O點,同時伺服電動機內部有專用的位置編碼器,節約了大量的I/O點,所以PLC控制占用的I/O點減少到192/160點。實現了原機床的PLC功能,優化了PLC程序,改善了原機床的功能。具體方法如下述。 C2軸的控制方法 C2軸原電氣控制精度不高,其精度是由齒盤嚙合來保證的。該工作臺在0°和180°之間來回轉動,控制框圖如圖3。其位置由0°和180°點上的兩個限位開關檢測。原理是:CNC發出工作區交換指令后,由PLC譯碼產生驅動指令,使工作臺升起。再經接口板、驅動器驅動電動機按預定方向轉動,由多個開關提供電動機需加速、減速和工作臺到位與否的信號。工作臺到位后,電動機停,工作臺降下,完成一次轉換過程。本改造中,該軸也改由CNC直接控制的西門子數字伺服電動機來完成。具體的動作過程和原來差不多,不同的是:①由于使用了數控伺服軸,且電動機內配有內裝式增量編碼器,要正常工作,必須開機回參考點,為了不增加新的元器件,對PLC程序作了特殊的編制,使開機后計算機根據開關狀態自動設置坐標值,完成工作臺不動作情況下的模擬回零操作。②它雖是作旋轉運動,但由于機械結構限制,只能在0°~180°之間來回轉動,類似于直線軸的運動特性。所以將其指定為直線軸,方能可靠地限制其在0°~180°之間轉動,避免了旋轉軸可能產生的360°轉動,保證了工作臺的可靠性。 V軸結構不僅間隙大,而且彈性變形大,其結構示意圖如圖4。其機械手臂約長640mm,所以V軸在運行中的彈性變形通過絲杠隨時影響著位置檢測,使該軸在快速運動中容易產生振蕩。根據這一特點在調試中要適當減小增益,降低速度,增加到位檢測時間,方能保證系統穩定。圖4
原八軸的控制
現八軸的控制
PLC控制軸改為CNC控制軸的一些特殊性
原控制系統是日本FANUC-15M系統,其CNC部分直接控制兩個主軸(一個電動機驅動兩個主軸,即C軸)和X、Y、Z、A四個軸,并通過PLC和STAMA公司自制的接口控制回轉工作臺(C2軸)、刀庫軸(Q軸)和直線運動式機械手軸(V軸)。PLC共占用I/O點為288/192點。C2軸(回轉式工作臺)分為兩個工作區,在一個工作區進行加工的同時,另一個工作區可以裝卸工件,兩個工作區每循環一次就可以加工出八個工件。另外原機床的換刀有其特殊性,由Q軸(刀庫軸)、V軸(直線式機械手軸)和Z軸等三個軸共同配合完成換刀動作。其過程是:當有換刀指令時,Q軸轉到正確刀位,V軸帶著機械手到刀庫取刀,再移動到主軸端,機械手的另兩爪抓住主軸上的兩把刀,然后通過Z軸向上運動來拔刀,機械手轉動180°以后,Z軸又下降將新刀插入主軸,V軸再回到刀庫將換下的刀插入刀庫原位置。所以換刀全過程涉及到三個軸的運動和機械手的各種動作,以及大量的電磁閥和位置檢測元件,整個動作比較復雜。
圖2
Q軸的控制方法 原Q軸的控制框圖如圖1。當CNC發出換刀指令時,通過PLC送出數字指令和各控制信號,通過接口電路轉化為模擬指令,再通過西門子驅動器驅動電動機轉動。隨刀庫同步轉動、且對應56把刀的絕對編碼器ENC2將刀號的粗位置反饋回PLC,達到粗定位的目的,然后再由精密電位器:來精確定位,進而進行后續的換刀工作。在此機械傳動鏈中,以上兩個位置傳感器均不安裝于電動機內。機械傳動鏈示意圖如圖2。
經過多級齒輪和蝸桿、蝸輪傳動,電動機與絕對編碼器(ENC2)的傳動比為157.357/1,而電動機與精密電位器(R)的傳動比為2.81/1,均不為整數。與系統配套的伺服電動機內裝有增量編碼器,但用來確定刀具位置就不合適了,因為其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分析了整個刀庫傳動機構和編碼器特性后,我們采用了外置增量式編碼器,安裝于電位器R的位置,即編碼器與刀庫的傳動比為56:1,這樣就可以像X、Y、Z、A軸一樣,方便地回到參考刀位(定為1號刀),且每一刀位又和編碼器有一一對應關系,這種對應精度又因CNC的128倍頻的作用而勝于原精密電位器定位,從而達到了粗精定位兩種目的,實現了刀庫軸的功能。
V軸的控制方法 原控制框圖類似于Q軸控制圖,只是沒有電位器精定位。V軸位置由絕對編碼器(ENC2)來檢測。本次改造中V軸的控制也采用直接由CNC控制。由于V軸藏于主軸立柱腔內,不便返回參考點,必須要有位置記憶,因此我們選用了與840D配套的絕對位置編碼器來覆蓋V軸的全行程,再配合西門子電動機內置位置編碼器共同完成V軸的精確定位,達到的控制精度比原來的高。
圖3
原PLC控制軸Q、V、C2 傳動機構間隙較大,對位置精度要求不高,因此主要用速度環來控制。改為CNC 控制以后,既有速度環,又有位置環及實時監控,容易產生位置偏差和速度偏差報警,這就增加了調試難度。在改造中,我們一方面加強機械傳動鏈的剛性,另一方面又用加大間隙補償,加大動靜態位置檢測公差,適當增大增益和到位檢查時間,降低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等參數設定辦法加以克服。
圖4
在換刀過程中,要涉及到Q、V、Z三軸運動。V、Z軸之間配合問題不大,Q、V軸的配合卻存在一定問題,這是因為機床有雙主軸,機械手每次要從刀庫抓兩把刀,兩刀之間又相隔三把刀,加之Q、V軸的彈性變形,所以機械手從刀庫取刀時,易產生干涉而報警,除了作上面調試外,還在PLC程序中設定分段的變速運動以克服兩軸之間的干涉,保證了換刀可靠性。 2 改造效果
經機械大修和以上控制系統的重新設計改造,恢復了原機床的所有功能,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STAMA公司出廠時的要求:如X、Y、Z快移速度達到22m/min,進給速度達到1~10000mm/min,主軸轉速6000r/min,還可任意角度定位。X、Y、Z的定位精度為6.546µm、8.254µm、9.621µm( 出廠指標為≤12µm),重復定位精度為3.15µm、3.533µm、3.25µm(出廠指標為≤8µm)。系統控制穩定可靠,機床操作安全方便。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