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標本制作加工是為了長期保存動物的特征,采取物理或化學手段,對動物整體或部分進行制作處理。通常的動物標本制作加工方法主要有浸制和剝制兩大類。
浸制法:所用的保存藥劑,以酒精及甲醛液這兩種普遍。采到的動物標本,可直接浸存于500ml的酒精或300ml甲醛液或二者各半的混合液中?;畹臉吮?,要首先在純凈甲醛液或500ml酒精的固定液中浸泡,然后再移置于保存液中。大形動物標本要在殺死后,將動物標本復面剖一小縫,使保存液易于滲透內部,或用注射器向體腔注射保存液。浸制動物標本,要在標本未固定變硬時,將附肢及其他體部伸直,成為適當姿勢,并在附肢或其他位置拴上標簽,用黑墨水注明該標本名稱、采集期與采集地。標本浸入保存液后,藥液如變為污濁,應隨時更換。裝標本用的瓶,應在瓶塞處用石蠟密封,以防保存液蒸發。
剝制法:是指脊椎動物而言,也就是說脊椎動物的大部分種類都可以制成剝制標本,但在實際應用中,主要適用于哺乳類和鳥類,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綱的大型種類,如鯨、鯊魚、海龜等。 動物的種類繁多,外部形態、軀體大小,皮膚情況等等都很不一樣,在制作過程中就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進行制作。例如一般鳥類的剝皮是從腹部剖開,但鸕鶿因腹部脂肪較多,在腹部開口易污染羽毛,就可改為從背部剖開。除此之外,在動物標本制作加工的過程中也因人而異,有很多種制作方法,例如在制作鳥類標本時就有從胸部剖開和腹部剖開的區別。只要做好的標本能形象逼真,符合生態、栩栩如生,就是件完整的作品。
經過了解關于兩種動物標本制作加工的方法,認識到了動物標本應怎么去做、效果如何。動物標本制作加工是為了更好的保存標本的使用,展現出一個能便于保存的作品。制作好的動物標本也要做好維護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