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效率的提高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由于采購人采購計劃性不強、隨意性大、變更頻繁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采購效率的提高,同時還給采購中心以無形的壓力,行風評議時所謂“采購時效差”等問題時時被提及,使真正按規定時限要求規范操作的集中采購機構形象受到貶損。采購中心要堅持原則,而采購人要突破法律規定的時限,其實這是一對矛盾,怎樣正確處理這對矛盾,兼顧公平與效率,這個問題已經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由于行政機關辦事效率不高,拖拉延誤現象嚴重,行政審批機構設立與日報日清審核制度的應運而生,愈加凸顯政府采購“時效瓶頸”,而政府采購法為體現“三公一誠信”原則,對采購時限有明確規定:實行招標方式采購的自標書發放之日起至開標截止時間至少二十日,資格預審公告時間必須有七個工作日,中標公告發布也要有七個工作日,這些硬性規定與社會各行業追求的效率原則似乎格格不入。政府采購作為特殊行業與新生事物,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尋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統一,筆者提出以下六點設想。

一、提高思想認識是采購效率提高的首要條件。政府采購效率應該是一個綜合指標,包涵政府采購成功率、被投訴率及有效處理率、采購時效性、采購質量與社會滿意度等。政府采購是規范與效率的統一,采購方式、公告時限、工作規范性等方面的硬性規定,都是為了保證政府采購原則得到充分體現,目的是給供應商充足的信息知情權、投標準備期、投訴響應權。采購人不能以采購時間長為借口而對采購效率提出異議,時效性雖然是采購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采購法規定的采購程序與時間范圍是保證采購效率與公平的必然要求,采購人應確立采購預算意識,采購工作早作謀劃,要正確認識采購效率的本質含義,規范自己的言行,以寬容、理解、支持的態度對待采購中心工作。采購機構也要嚴格執行法律規定,頂住各方壓力,并耐心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尋求社會各界的支持,規范細致地做好采購工作,打好成功率。

二、確定正確的采購方式是提高采購效率的前提。目前政府采購法實行的五種采購方式中,公開招標與邀請招標時限較長,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體現得最為充分,公開招標要成為招標的重要方式。公開招標有限額要求,這在各地政府頒布的集中采購目錄中有明確的規定,另外四種采購方式限額未作具體規定,這就為提高采購時效提供了契機。采購方式的確定很有學問,具體操作人員要具備政府采購操作的實踐經驗,有準確掌握法律法規的能力和能體現采購工作公平與效率的素質,確定的招標形式既要符合法定的選擇標準,又能提高辦事效率,這才是最高境界。審定采購方式要掌握靈活性原則,對于某些配置型號固定的項目,可以采用詢價采購代替邀請招標,這樣一來將會節省大量時間而又能充分滿足“三公”原則,供應商、采購人都會很滿意。對于某些特殊的項目,時限緊迫,而限額低于公開招標標準的,可以選擇競爭性談判,就能極大地提高辦事效率,而又不失公平競爭效應。因此在不違背采購法與具體實施方案的前提下,提高政府采購效率是有空間的,采購當事人大有作為。

三、采購文本制作精細完備程度是提高采購效率的基礎。采購文本包括標書、評分辦法、補充文件等,標書制作要全面細致、無歧視性條款、操作性強;評分辦法制作要科學合理、緊扣標書內容,全面反映項目特點與采購人實際要求等,這些要求是采購活動成功的關鍵,也是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采購任務的關鍵。一旦文本制作達到理想效果,采購組織過程規范、嚴密、公正,就能確保采購活動圓滿成功,使采購當事人滿意,避免了操作不當而引發的不滿與投訴行為。我們知道一旦發生投訴行為采購項目就要進入法定調查期,處理時限較長,就會影響到政府采購效率提高。

四、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準是提高采購效率的有力保障。集中采購機構內部人員素質高低,直接決定著采購效率的高低,政府采購追求的高效與公平相當程度上體現在工作人員日常事務性的流程中,政府采購既是政策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項環環相扣的流水作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全局,如標書發放時的疏漏、資質審核不嚴、標書不蓋公章、信息發布失誤、傳真失真等,任何一項采購事務,哪怕是細枝小節問題,都是政府采購鏈條上的一個個環,一旦脫節將會直接影響采購工作的順暢進行,將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另外職業道德素質、敬業心、團結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素質等也是重要指標,制約著工作效率的方方面面,值得重視。

五、計劃性與規模效應是提高采購效率的根本途徑。政府采購追求秩序與計劃,混亂的采購環境只能降低采購效率,浪費寶貴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不利于采購效率的提高。采購預算及時制定與審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對采購方式的合理安排,以及具體執行過程中計劃性、縝密性、公平性等指標是政府采購秩序的根本保證。特別是采購人在采購需求階段一定要充分調研,審定需求,及時報出終端服務與技術要求,不得在采購計劃執行階段隨意提出更改采購方式與采購時限的無理要求,不得在即將開標之日臨時改動配置,這些行為只能造成采購秩序的混亂,延誤開標時間,不利于采購效率的提高。規模效應與采購預算、采購效率密切相關,政府采購要做大做強,必須擴大采購范圍,及時匯集各預算單位采購需求,從而保證集中采購達到高效快捷水準。采購人在處理等待期長問題時要站得高看得遠,拋開局部利益,給采購機構積聚采購規模留足時間。政府采購效率的提高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只有擴大了規模,才有效率可言,一旦各預算單位認識到采購計劃性、規模效應的重要性,就能促進政府采購整體效率大幅度提高。

六、監督、履約驗收等工作是政府采購效率提高的重要環節。中標人合同履約過程的監督,包括合同條款的細密審核,合同條款與標書內容、投標文件、各項承諾前后一致性檢驗等,采購機構要嚴格合同審核,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力。大型項目的監理工作是保證合同準確履行的重要環節,把糾偏工作與項目施工放在同一時間段,能夠有效防止糾編滯后,浪費資源與時間,對工作效率的提高有重大影響。履約驗收工作一般會有多名專家參與,技術性驗證力量較強,能夠控制項目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偏差,起到重要的補救作用,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整改,從長遠來看,有利于采購效率的提升。